(

)

便
山水
写景
田园
咏物
赞美
秋节
离别
莫道未归身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的《和郭功甫赠陈待制致仕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与友人陈待制相聚的场景,充满了对友情、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首句“南北纷纷不觉尘”,开篇即以“南北”二字点明了人物的来去无常,而“不觉尘”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淡然态度。接下来,“鸳鸯湖水解留人”一句,运用鸳鸯双栖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温馨与和谐,湖水仿佛也愿意留住他们,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情感的丰富性。“乳浮香焙谁同试,蚁泛家篘分外淳”两句,通过具体的饮茶和饮酒活动,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共享生活乐趣的情景。这里不仅体现了对美食美酒的欣赏,更蕴含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禅寂久因师粲可,婚姻便可继朱陈”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既表达了对师友关系的尊重和对传统美德的推崇,又暗示了对稳定家庭生活的向往。其中,“朱陈”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婚姻典故,象征着美满的婚姻,此处借指理想的婚姻状态。最后,“莫从旧路寻归梦,占取东篱采菊身”两句,表达了诗人不愿沉溺于过去的回忆,而是希望过上自由自在、亲近自然的生活。这里的“东篱采菊”源自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象征着诗人追求的隐逸生活和内心的宁静。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美好时光,以及对自然、生活、友情的深刻感悟,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和哲理意味。

李之仪

837首
李之仪(104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今属山东省)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敕勒歌
南北朝·无名氏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