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李
学
正
之
易
州
为
赋
桃
花
崦
野
性
好
林
壑
,
胡
为
来
市
廛
。
岂
无
桃
花
崦
,
着
我
屋
数
椽
。
深
深
崦
中
花
,
万
树
春
霞
鲜
。
居
民
非
避
秦
,
鼓
腹
戴
尧
天
。
花
间
长
儿
孙
,
看
花
不
计
年
。
我
欲
往
求
之
,
路
隔
松
萝
烟
。
怅
望
小
孤
峰
,
玉
立
青
娟
娟
。
相
逢
李
博
士
,
颇
似
长
庚
仙
。
江
东
事
幽
讨
,
已
有
青
鞋
缘
。
得
官
不
厌
冷
,
幡
然
向
幽
燕
。
振
衣
山
上
风
,
洗
耳
石
间
泉
。
期
君
早
归
来
,
和
我
桃
花
篇
。
送别
写景
抒情
春天
桃花
友情
写山
山水田园
地方风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与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某种疏离感。诗中以“野性好林壑”开篇,表达了诗人对山林自然的热爱,却因某种原因不得不置身于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接着,诗人提出了一个假设:“岂无桃花崦”,意指是否真的没有一处桃花盛开的山野可以安放他的心灵。随后,诗人展开了一幅桃花崦的美好画卷:“深深崦中花,万树春霞鲜。”桃花盛开的山野,仿佛是春天的霞光,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里的人们并非逃避现实,而是生活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享受着丰足的生活,如同生活在尧天之下,幸福安康。诗中的“长儿孙”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桃花崦中人们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岁月静好,似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前往桃花崦的愿望,但被“路隔松萝烟”的阻隔所限制,只能在心中向往。最后,诗人通过“怅望小孤峰,玉立青娟娟”表达了对桃花崦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小孤峰的遥望,象征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与李博士的相遇,让诗人仿佛遇到了一位能够理解他心境的知音,进一步强化了他对桃花崦的向往之情。诗中流露出的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还有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与挣扎。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
猜您喜欢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金陵览旧
明·蒋山卿
小饮东山忆谢公,傲然携妓醉春风。即今桃李花间月,照入游人尊酒中。
题程世洪栖云楼
明·孙一元
楼上閒云万顷漫,爱云长日倚阑干。岩花半落岚光重,木叶乱鸣江雨寒。野老自甘泉石味,儿童时进蕨薇盘。閒来更觉青山好,湘簟疏帘静里看。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