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
战争题材
悼亡题材
抒情

赏析

此诗描绘的是对历史事件的反思与感慨,特别是对于刘备攻取蜀汉时期的情景。开篇即指出先主(刘备)反叛刘璋,其用兵之意不正,这种行为似乎与孔明(诸葛亮)的豪杰形象不符,令人费解。接着诗人描述刘璋为一庸碌无能的君主,但即便如此,也有忠诚死守之臣,如严子(严颜),其贤德高尚,谈笑间自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气度。然而,即使是这样的忠良之士,在国破君亡之际,也只能束手无策。诗人随后转向个人情感的表达,国破君亡,身为臣子者又能如何?这种悲凉的历史局面,让人不禁长叹。最后一句“何人刻山石,使我空涕泪”则是对那些记录历史、留下痕迹的人表示感慨,他们的行为虽已成过往,但仍旧能引起后人的无限哀思与泪水。整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理解,也流露出一种历史悲剧对个人情感的影响。诗人通过这种反思,表达了自己对于忠义、英雄、以及时代变迁的复杂情怀。

苏轼

3227首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您喜欢

昆阳行
明·薛瑄
策马从北来,南涉沙河渡。登岸得平原,极目风景暮。暮天落叶何纵横,翻翻乱触马足鸣。苍山无数昔人远,前瞻忽及昆阳城。城南滍水流城郭,英雄事业犹如昨。白水真人在侧微,谨厚伊岂常.....
杀一围
清·洪亮吉
撮许贼,何能为,官家更劝杀一围。平阳城头贼锋挫,美人不来城不破。严兵何纷纷,伐鼓何喧喧,美人一呼官家奔。官家奔,亦何往。君不见马上徒膺祎翟荣,车前已作降王长。
铁笔歌
唐·张巡
皇天生我兮男子,君王用我兮熊罴。力拔山兮势雄,气贯日兮虹霓。月正明兮磨枪砺剑,星未落兮击鼓掀旗。捣贼室兮焚寨,脔贼肉兮充饥。食马革兮计尽,杀妻妾兮心悲。为厉鬼兮身被铁甲,.....
过吕堰驿访王听夫先生祠
清·白恩佑
闻道王巡检,当年此效忠。骨沈流水碧,血染战袍红。势迫心愈奋,官卑气自雄。我来访祠宇,懔懔想英风。
雁门
明·谢榛
昔年雁门路,霜气逼征鞍。野望天何惨,徒行老更难。人烟隔水静,鬼火照沙寒。战伐空悲感,风凄戍角残。
塞下曲(其二)
清·顾炎武
一从都尉生降去,夜夜魂随塞雁芦。陛下宽仁多不杀,可能生入玉门无。
战城南
明·温纯
战城南,敌可灭。矢及远,马如铁。火齐炽,水立绝。愤乘骄,鼓待竭。卫霍生,左贤折。饥餐肉,渴饮血。幕南空,汉耻雪。战城南,敌可灭。
拟古出塞(其一)
清·许之雯
饮马青海头,弯弓长城北。不取燕支山,恐君重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