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咏物
抒情
季节
秋天
动物
鸥鸟
山水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依韵和刘六淮潮》,通过对潮水涨落的细腻描绘,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独特感受。首句“汐潮如有信”,以拟人手法写潮汐规律如约而至,富有诗意。接下来的“时向旧痕生”描绘了潮水按时在岸边留下印记,暗示着岁月的流转。“始觉回波定”描绘潮水退去后的平静,而“还看曲渚平”则进一步强调了水面的开阔与宁静。诗人观察到海鸥随着潮水起舞,与日光共浮,画面生动活泼。“舞鸥随下上,寒日共浮倾”这两句,通过动态的鸥鸟和静态的阳光,展现了潮汐变化中的和谐景象。最后两句“后夜人无寐,遥听入浦声”,诗人想象夜晚静听潮水入港的声音,表达了对潮汐之美的深深沉醉,以及由此引发的难以入眠的情感。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梅尧臣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和深情赞美。

梅尧臣

2914首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