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
皇
太
子
释
奠
宴
诗
礼
惟
国
干
,
义
实
民
端
。
身
由
业
澡
,
世
以
教
安
。
金
镕
乃
器
,
水
术
伊
澜
。
渐
芳
则
馥
,
履
冰
固
寒
。
瞽
宗
务
时
,
頖
宫
善
诱
。
咨
此
含
生
,
跻
彼
仁
寿
。
淳
移
雅
缺
,
历
兹
永
久
。
游
艺
莫
师
,
独
学
谁
友
。
三
兆
戒
辰
,
八
鸾
警
旦
。
风
动
蒿
宫
,
云
栖
参
馆
。
礼
迈
仁
周
,
乐
超
英
汉
。
神
保
爰
格
,
祝
史
斯
赞
。
郁
鬯
既
终
,
德
馨
是
与
。
降
冕
上
痒
,
升
宴
东
序
。
槐
宰
金
贞
,
藩
维
玉
誉
。
时
彦
莘
莘
,
国
胄
楚
楚
。
礼仪
赞美
哲理
宫廷
节日
宴庆
赏析
这首诗《侍皇太子释奠宴诗》是南北朝时期王俭所作,其内容深邃,意蕴丰富,展现了儒家礼义之道在国家治理和社会教化中的重要性。诗中首先强调了“礼”和“义”的核心地位,认为它们是国家的支柱和民众行为的准则。接着,通过“金镕乃器,水术伊澜”等比喻,形象地阐述了礼义如同器皿和波澜,是社会秩序的基础。进一步,“渐芳则馥,履冰固寒”则以香气与寒冷为喻,表达了遵循礼义能带来正面影响,违背则会带来负面后果。诗中还提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指出教育应适时进行,引导人们向善。同时,强调了艺术修养和自学的重要性,以及祭祀活动对道德风尚的促进作用。最后,描绘了宫廷宴会上的庄严场景,以及文官们的整齐排列,体现了礼仪之邦的风貌。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王俭对儒家礼义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社会对礼仪、教育和道德的重视。
王俭
12首
王僧绰子。生而父遇害,袭爵豫宁侯。宋明帝时,选尚阳羡公主,拜驸马都尉,历官秘书丞。后从萧道成(齐高帝),迁右仆射,领吏部。入齐,封南昌县公。礼仪诏策,皆出俭手。齐武帝永明年间,领丹阳尹、国子祭酒。于宅中开学士馆,以四部书充其家藏。官至中书监。俭精研《三礼》,有《元徽四部书目》、《古今丧服集记》,并依《七略》作《七志》。卒谥文宪。明人辑有《王文宪集》
猜您喜欢
寿宁节祝圣寿(其八)
宋·王禹偁
祇为忧民感上玄,玉京今日集群仙。更教添注吾君寿,直过人皇万八千。
宴清言殿作柏梁体诗
南北朝·萧绎
玉衡七政转璇玑。升降端揆而才非。澄镜朱紫?难追。
郊庙歌辞·禅社首乐章(其五)寿和
唐·贺知章
惟以明发,有怀载殷。乐盈而反,礼顺其禋。立清以献,荐欲是亲。于穆不已,裒对斯臻。
绍兴朝会十三首·皇帝降坐用《乾安》
宋·郊庙朝会歌辞
帝坐荧煌,廷绅肃穆。对扬天休,各恭尔服。颂声洋洋,弥文郁郁。礼备乐成,永膺多福。
奉和圣制中元日题奉敬寺
唐·崔元翰
妙道非本说,殊途成异名。圣人得其要,俱以化群生。凤吹从上苑,龙宫连外城。花鬘列后殿,云车驻前庭。松竹含新秋,轩窗有余清。缅怀崆峒事,须继箫管声。离相境都寂,忘言理更精。域.....
明堂侍祠十绝(其六)
宋·杨简
登歌奏罢乐初成,懿懿芬芬荐德馨。好是天心彰信顺,故教华月吐青冥。
太庙观芝草(其一)
宋·周麟之
九庙宁神蔼德馨,煌煌又见产芝英。香凝荐斝椒兰润,色映雕梁日月明。绍复祖宗全达孝,感通天地契精诚。试披瑞牒占休应,看取皇家万叶荣。
纪赐四十首(其三十六)丁亥二月奏进大明会典赐白金文绮宴于南宫仍给三代诰命
明·于慎行
九朝谟烈玉书藏,祖德宗功万祀昌。汉代不须条故事,周家惟用考前王。颁恩内省恩纶降,赐宴南宫广乐张。就裹儒臣称最渥,特烦三锡下龙章。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