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地点
西禅寺
抒情
怀古
禅理
赞美
写山
怡山

赏析

这首诗《留题西禅寺》由宋代诗人黄裳所作,通过其深邃的哲思与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对佛法与世间真理的深刻洞察。首联“谁是怡山不灭仙,定光来应此方缘。”以“怡山不灭仙”设问,引出对超凡脱俗之人的追寻,而“定光来应此方缘”则暗示了佛法的普照与应机说法,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智慧的向往与敬仰。颔联“龙骧凤翥三宗字,狮吼雷鸣六祖禅。”运用了龙、凤、狮等自然界的象征,分别对应佛教中的不同宗派与禅宗的教义,形象地描绘了佛法的博大精深与各宗派间的相互辉映,同时也体现了禅宗中直指人心、顿悟成佛的精神。颈联“鱼佩独垂聊徇世,藕丝相感为开天。”以鱼佩和藕丝为喻,前者象征着个体在世俗中的孤独追求,后者则寓意着众生之间微妙的联系与相互感应,共同揭示了佛法在现实世界中的实践与影响,以及众生共通的觉醒之路。尾联“自从日月归真后,衣法何人已得传。”以日月归真为喻,象征佛法的永恒与普遍性,提出自佛法回归本真之后,衣法(即佛法的传承)由何人得以继续传播的问题,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传承与弘扬的深切关注与思考。整首诗通过对佛教哲学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佛法智慧的崇敬与对人生真谛的探求,语言精炼,意象丰富,富有哲理深度,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与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黄裳

724首
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

猜您喜欢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赠相士蜀张二诗(其一)
宋·陈造
博古亦多艺,相形仍论心。司南辅名教,左契指升沈。好语空千纸,行囊未一簪。乡关剑阁外,雁足谩归音。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谒夫子庙
清·顾炎武
道统三王大,功超二帝优。斯文垂彖系,吾志在春秋。车服先公制,威仪弟子修。宅闻丝竹响,壁有简编留。俎豆传千叶,章逢被九州。独全兵火代,不藉庙堂谋。老桧当庭发,清洙绕墓流。一.....
泊金山寺二首十月将趋行在(其一)
明·王守仁
但过金山便一登,鸣钟出迓每劳僧。云涛石壁深龙窟,风雨楼台迥佛灯。难后诗怀全欲减,酒边孤兴尚堪凭。岩梯未用妨苔滑,曾踏天峰雪栈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