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
雪
山
未
是
峨
眉
境
,
何
来
入
座
看
。
蛮
中
晴
亦
雪
,
徼
外
暑
偏
寒
。
云
散
千
峰
白
,
霜
凝
万
壑
丹
。
鳞
鳞
望
不
尽
,
指
点
是
松
潘
。
写景
写山
写雪
赞美
名胜
峨眉山
场景
望雪山
山水
边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某个高处远眺雪山的壮丽景象。首句“未是峨眉境”,似乎在暗示眼前的景色虽非著名的峨眉山,却同样令人震撼。接着,“何来入座看”则表达了对这不期而遇美景的惊喜与赞叹。“蛮中晴亦雪,徼外暑偏寒”两句,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雪山独特的气候特征。即使是在晴朗的日子里,山中也常有雪花飘落;而在边境之外,炎热的夏季却显得格外寒冷。这种奇特的自然现象,无疑增添了雪山的神秘与魅力。“云散千峰白,霜凝万壑丹”进一步展现了雪山的壮美。云雾散去后,千峰尽显其洁白无瑕之美;霜雪覆盖下,万壑呈现出一片火红的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最后,“鳞鳞望不尽,指点是松潘”以比喻的手法,将连绵起伏的山脉比作鱼鳞,形象地描绘了雪山连绵不绝的壮观景象,并点明了远处的松潘,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雪山的辽阔与深远。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雪山的壮丽与独特之处,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赞叹和向往。
猜您喜欢
驻跸圣因行宫
清·爱新觉罗·弘历
问俗重临明圣湖,白沙堤上果清殊。高峰南北呈双髻,行馆招提别一区。丽日和风春淡荡,花香鸟语物昭苏。民心乐处吾同乐,艳舞清歌亦底须。
虎丘山(其一)
宋·蒋堂
虎丘何为山,鲸波涌而显。惟青镇一隅,峙秀状无限。遥峰乃众阴,四望拱孤巘。上有梵王家,高压长洲苑。游人接踵来,千里必重趼。奔走趋层巅,凌竞陟云栈。下瞰洞庭卑,傍睨灵岩浅。巍.....
和邵二泉先生待麻姑泉一首
明·夏良胜
为取深青洗却迂,石梁趺坐正刚予。匣中宝剑腾还否,天上银河落未如。饮雪香分归洞侣,佩环声碎宴池馀。沧桑果是无根说,会见何人去恶书。
题周鲲画帧(其十一)
清·爱新觉罗·弘历
近岫遥冈接碧空,披麻皴法数王蒙。何当结宇苍松下,镇日吟哦佳荫中。
王氏碧鸡园六咏(其五)凉榭
宋·王灼
窈窈林影深,澹澹波光冷。异哉浊恶世,有此清凉境。侧身朱栏上,风烟得几顷。啸声出奇响,疑在苏门岭。荷气递遥馥,如窥太华井。要须从翁游,岸巾闲日永。
终南山
唐·张乔
带雪复衔春,横天占半秦。势奇看不定,景变写难真。洞远皆通岳,川多更有神。白云幽绝处,自古属樵人。
昌平城楼望居庸关作
明·李先芳
楼外群山拱帝畿,朔云燕树晚霏微。孤城落日催刁斗,九月微霜浸铁衣。海气东来千嶂合,关门中断一鸿飞。万家烟火行营外,笳鼓风高塞马肥。
独秀山
元·李质
自有乾坤有此山,青天削出玉孱颜。风云朝夕相摩荡,日月东西互转还。秀拔重门当北斗,尊居五岭镇南蛮。欲凭高处穷双目,绝顶崚嶒不可攀。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