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
民谣
忧民
咏物
写景
情感
哲理

赏析

这首诗名为《粤大饥》,是明代诗人欧主遇的作品。诗中描绘了广东地区发生的大饥荒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灾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首句“濯濯山上木,重重甑上尘”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荒凉的自然景象和百姓生活的贫困,山上的树木光秃秃,甑子上堆积着厚厚的灰尘,形象地展现了灾荒带来的荒凉与贫穷。接着,“不虞垂暮节,见此大灾辰”表达了对灾荒突然降临的意外和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忧虑。“岭海久縻烂,今疚更酸辛”则进一步描述了灾荒持续时间之长以及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煎熬。“肥遗谬云龙,饥兆天下沦”通过比喻手法,将灾荒比作龙的肥美,而实际上却是百姓的饥饿,预示着国家的衰败。“天刺神不富,曷丧号如焚”表达了对天道不公的质疑和对神灵无能为力的哀叹,同时暗示了社会救助机制的缺失。“周周与蛩蛩,异俗各相因。胡乃同血气,秦越视所亲”通过对比不同社会群体在灾荒面前的不同态度,揭示了人情冷暖和社会阶层的差异,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应相互扶持的重要性。“救荒罕长策,望雨先作云”反映了当时社会在应对灾荒时缺乏有效的解决办法,只能寄希望于降雨。“乞物思裴令,捐益欲周贫”表达了对有能力人士能够伸出援手,帮助灾民度过难关的期待。最后,“庶几有秋获,比闾庆食新”寄托了人们对未来丰收的希望,以及灾后重建家园、庆祝新生活的美好愿景。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灾荒景象的描绘和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展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敕勒歌
南北朝·无名氏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