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
中
夜
雨
细
雨
江
风
晚
,
萧
条
落
小
舟
。
一
身
千
里
外
,
百
虑
五
更
头
。
水
绕
还
乡
梦
,
云
凝
去
国
愁
。
沈
沈
不
知
晓
,
一
雁
叫
寒
洲
。
写景抒情
秋日江景
思乡情感
雨夜情景
夜晚
自然
赏析
这首《舟中夜雨》由明代诗人赵完璧所作,描绘了舟中人在夜晚面对细雨江风时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首句“细雨江风晚”,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夜晚江面上细雨蒙蒙、江风吹拂的景象,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接着,“萧条落小舟”一句,将读者的目光引向了舟中人,通过“萧条”二字,形象地表现了舟中人的孤独与落寞。“一身千里外,百虑五更头。”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以“一身千里外”表达舟中人远离家乡、身处异乡的孤独感;“百虑五更头”则暗示了舟中人思绪万千,在深夜难以入眠,内心充满了各种忧虑和思考。“水绕还乡梦,云凝去国愁。”这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水绕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云凝则表达了对离开国家的忧愁。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相融合,使得诗歌意境更加丰富。最后,“沈沈不知晓,一雁叫寒洲。”这两句以雁叫声作为收尾,既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又寓意深远。雁声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仿佛是远方亲人或朋友的呼唤,唤起了舟中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同时,寒冷的洲渚也暗示了环境的恶劣与舟中人的处境艰难。整体而言,《舟中夜雨》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生动地展现了舟中人在异乡夜晚的孤独、思乡之情以及对未来的忧虑,是一首情感深沉、意境悠远的佳作。
猜您喜欢
香山闲咏(其四)
清·姚启圣
地居天末海滨东,况复迁离盗贼充。千里波涛孤枕上,万家饥溺梦魂中。寒猿泣月移高树,宿鸟惊云过别丛。莫问当年关切意,只今凭眺有余恫。
夜行船
宋末元初·仇远
十二阑干和露倚。银潢淡、玉蟾如洗。万籁无声,纤云不染。目断楚天千里。自把黄花闲数蕊。空招隐、湘君山鬼。古剑埋光,孤灯倒影,咄咄树犹如此。
即事
清·爱新觉罗·弘历
宜雨又宜旸,筹农念略康。豫齐愁雨潦,徐沛廑河防。仍是忧饶乐,那论暂与常。敕几忙失学,惭偶对缣缃。
夕泛旅思
明·皇甫涍
行行道转远,于役定何求。旅思依旌幰,乡心向驿楼。霞阴凝杂树,海气逐惊流。此夕劳歌罢,惟应月伴愁。
梦馀
明·许国佐
一梦燕潮两故乡,萧萧风雨透窗凉。醒来空忆归飞雁,岁岁逢秋喜欲狂。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