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
居
自
述
(
其
八
十
八
)
贫
居
终
日
静
萧
萧
,
明
月
清
风
伴
寂
寥
。
子
美
囊
空
如
是
乏
,
渊
明
瓶
罄
叹
无
聊
。
门
偏
巷
僻
常
关
闭
,
破
屋
云
遮
尚
未
消
。
如
此
凄
凉
何
所
倚
,
葛
巾
方
外
任
逍
遥
。
写景抒情
田园生活
抒情写怀
咏物言志
秋日景象
贫困自述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位贫居者的生活状态,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内心的孤独与淡泊。首句“贫居终日静萧萧”,开门见山地描述了居住环境的简陋与生活的宁静,一个“静”字,既点出了环境的寂静,也暗示了居住者内心的平静。接着,“明月清风伴寂寥”一句,运用自然界的美好景致来衬托人物的情感,明月清风虽好,却只能陪伴着寂寥的居者,进一步凸显了人物的孤独感。“子美囊空如是乏,渊明瓶罄叹无聊”两句,借用了杜甫和陶渊明的典故,以历史上的两位诗人来映射当前人物的境遇。杜甫的“囊空”和陶渊明的“瓶罄”,都象征着生活贫困,表达了人物在物质匮乏时的无奈与感慨。这两句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也加深了读者对人物处境的理解。“门偏巷僻常关闭,破屋云遮尚未消”则进一步描绘了居住环境的闭塞与破败,门的关闭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封闭,也是心灵世界的隔绝。破屋被云遮挡,暗示了外界的不关注与忽视,同时也象征着人物内心的自我保护与逃避。最后,“如此凄凉何所倚,葛巾方外任逍遥”两句,表达了人物面对困境时的超然态度。在凄凉的环境中,人物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葛巾方外”的生活方式,即穿着葛巾,远离尘世的束缚,自由自在地生活。这种态度体现了人物的坚韧与豁达,即使身处逆境,也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自由。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贫居者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人物在困境中的孤独、无奈以及超然的态度,表达了对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
猜您喜欢
幽栖
明·顾猷
四十为渔长水西,汀兰沙鸟共幽栖。雨馀篱落经蛛网,风静檐牙上燕泥。欲醉且图元亮酒,长贫一任少陵妻。苔矶倦倚还持钓,莫管柴门日色低。
呈幕府诸公
宋·陆佃
十年骑马困京尘,乞得州来颍水滨。苔藓满庭无字押,莲花全幕是诗人。楼台雪后如闻雨,歌舞尊前祇看春。半刺会须拌共醉,银条方共德争醇。
听松园联
清·张维屏
为词客,为宰官,为老渔,卅载风尘,历几多人海波涛,才得小园成退步;爱诗书,爱花木,爱丝竹,四围溪水,喜就近佛门烟雨,且营闲地养余年。
见南书堂
明·符锡
舍人縳屋水南村,何似柴桑旧里门。酒熟隔篱呼野老,吟馀埽叶卧松根。飧英自可撑肠腹,种竹还看长子孙。谁向纠纷谈吏隐,巳将幽意属琴尊。
沁园春·同芥轩赋
清·薛琼
利锁名缰,蝇头蜗脚,且自由他。幸瓶中鼠窃,尚馀粟菽,畦边虫食,还剩蔬瓜。随意盘餐,寻常荆布,无愧风流处士家。齐眉案,看鬓霜髭雪,渐老年华。何妨啸傲烟霞。喜到处、倘佯景物赊.....
盆池
宋·陆游
人生何处不儿嬉,一世元知孰是非。汲井埋盆凿苔破,敲针作钓得鱼归。萧萧菰叶风声细,袅袅蘋花雨点稀。并舍老翁能喜事,为添拳石象苔矶。
即事
宋·王铚
住依溪口破残村,身伴渡头零落云。更向空山拾黄叶,姓名那有世人闻。
端居
宋末元初·缪鉴
修竹垂杨映户栽,清风长送午阴来。门因好客时时扫,窗为看山面面开。此乐恐于儿辈觉,长贫能免俗情猜。儒衣不似牛衣好,叮嘱糠妻放窄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