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
其
七
)
嗟
世
俗
难
有
,
为
住
烦
恼
处
。
尘
危
三
业
障
,
心
造
恒
游
生
死
因
。
不
觉
四
蛇
六
贼
藏
身
内
,
贪
痴
五
欲
竞
相
催
。
抒情哲理
情感思乡
忧民
赏析
这首诗揭示了世俗生活的困境与内心的挣扎。诗人以“嗟世俗难有,为住烦恼处”开篇,感叹于世间难以寻得解脱之法,人们往往深陷于无尽的烦恼之中。接着,“尘危三业障,心造恒游生死因”,指出人们的言行举止(三业)如同尘埃一般,容易招致障碍,而内心的欲望和追求则是不断轮回生死的根本原因。“不觉四蛇六贼藏身内,贪痴五欲竞相催。”进一步描绘了人心中的邪恶力量——四蛇和六贼,它们潜藏在人的内心深处,贪婪、痴迷等五种欲望不断地驱使着人走向痛苦与轮回。整首诗通过形象化的比喻,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中的弱点与罪恶,以及摆脱这些束缚、寻求心灵解脱的重要性。
王梵志
353首
王梵志[唐](隋末至唐初年间前后在世),唐初白话诗僧,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人。原名梵天,生卒年、字、号生平、家世均不详,隋炀帝杨广至唐高宗李治年间前后在世。诗歌以说理议论为主,多据佛理教义以劝诫世人行善止恶,对世态人情多讽刺和揶揄,对社会问题间或涉及。多数作品思想消极,格调不高。语言浅近,通俗幽默,常寓生活哲理于嘲谐戏谑之间。艺术上比较粗糙,但对认识初唐社会和研究白话诗的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对初唐盛行的典雅骈俪诗风有一定冲击作用。原有集,已佚。有今人整理本《王梵志诗校辑》,收诗348首。约唐初数十年间在世。幼时家境尚殷富,多读诗书,曾有妻室儿女,中年后家业败落,遂皈信佛教。晚况萧条,享年逾七十。喜作诗宣弘佛理,劝诫世人,多用村言俚语,唐时民间流传颇广。有集
猜您喜欢
读郑所南先生集(其二)
清末近现代初·黄节
琴绝风高意早灰,先生厌世尚徘徊。已无片土栽兰蕙,瑟瑟河山更可哀。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
唐·陈子昂
深居观元化,悱然争朵颐。谗说相啖食,利害纷㘈㘈。便便夸毗子,荣耀更相持。务光让天下,商贾竞刀锥。已矣行采芝,万世同一时。
自讼(其一)
明·谢肃
眼前生死日纷纷,天地无心亦断䰟。此事难平谁料理,劫灰中有玉俱焚。
感事二十一截句·选五(其五)
清·释敬安
鲸吞蚕蚀各纷争,未卜馀生见太平。石烂海枯真有日,生天成佛若为情。
寒雨中偶赋二首(其一)
宋·陆游
鬓毛萧飒齿根浮,徂岁翩翩肯暂留。穷巷多泥谁问疾,空阶滴雨又经秋。自营可笑誇三窟,善守宁须筑百楼。但使胸中机事尽,一樽随处送悠悠。
论诗四章与张培基(其三)
清·姚燮
劙尔悦世容,断尔佞人舌。絷尔争竞心,投之向荒泬。毛颖虽良臣,棱棱有廉节。力至可造天,毋使役烦屑。吐蜃为气楼,丹黄极灵谲。冰夷避不居,龙女窅来媟。激籁不为蜩,何如抱枯孑?磨.....
和贾抟霄韵二绝(其一)
元·耶律楚材
举世昏昏似醉眠,悲哉不肯救头然。祖师点破新关捩,且指人心教外传。
相思桥
宋·钱闻诗
道术相忘过眼休,要将此意味庄周。桥边莫起相思念,恐使游人错路头。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