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
亲情
忠孝主题

赏析

这首诗以"九折阪"为题,通过描绘主人公在艰难险阻中的抉择,展现了孝与忠的主题。"九折阪,七尺身",形象地刻画了主人公身处困境,但身体坚韧的形象。他为了尽孝,甘愿"回车为孝子",为了尽忠,又"叱驭为忠臣",表现出对亲人和君主的忠诚。"孝子身为亲,忠臣身为君",进一步强调了孝与忠的道德准则。然而,尽管道路曲折,主人公"七尺身,九折道"后依然"叱驭归来人未老",显示出他的坚韧不拔和对未来的希望。最后,诗人以设问的方式"回头试问回车翁,何曾得葬琅琊草?"引发读者思考,暗示主人公可能并未如愿以偿,留下了一个悬念,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命运多舛的感慨。整体上,这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富有哲理。

李东阳

1557首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猜您喜欢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有感(其三)
宋·葛立方
但知鬼目为芝草,谁信羚羊破佛牙。娘子阿姨何处辨,时人识卖假金家。
送杨昱归省(其四)
明·杨士奇
前年南上省慈亲,旋侍严亲近此辰。富贵光荣皆外物,人生真乐是天伦。
清平乐·为余越园题归砚娱亲图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江山如此。多少人间事。绿酒高堂欢彩戏。以外般般无味。闲居即目多佳。良辰尽入余怀。看取四时图画,天然不用安排。
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其二)
唐·白居易
渐少不满把,渐短不盈尺。况兹短少中,日夜落复白。既无神仙术,何除老死籍。祗有解脱门,能度衰苦厄。掩镜望东寺,降心谢禅客。衰白何足言,剃落犹不惜。
嘉泰昭阳大渊献筑室董孝君祠之西下有湖焉某曰溪以董君慈孝而得名县又以是名则是湖宜亦以慈名作诗曰(其三)
宋·杨简
惜也天然一段奇,如何万古罕人知。只今山色连深翠,孔子明言是孝慈。
仲弟借书持要不谨护有损为之覆背葺还
宋·赵孟坚
昔闻勤读者,三度绝韦编。读书书已破,书则在肺肝。摘实咀其华,发挥事业间。伊惟事精研,整束悬牙签。缥囊手未触,慨是龙泉言。虎子畜溪鱼,汝懵未凿颛。胡策追元方,纷纷探简编。抱.....
伤族罹祸
明·张家玉
谁计忠成九族殃,行藏我亦似文方。但能完得君臣节,磨涅从他也不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