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写景
时间
夜晚
动情
四季
月夜
民间童谣

赏析

这首诗名为《拔自贼述所闻(其四)》,是清代诗人黄遵宪的作品。通过简短的四句,诗人描绘了一幅紧张而充满悬念的画面。首句“四更起开门”,点明时间是在深夜四更时分,主人公起身打开门扉,暗示着即将发生不寻常的事情。接着,“月黑阴云堆”一句,以暗淡的夜色和堆积的乌云渲染出一种压抑和不安的氛围,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危险。“几时踏杀羊,老虎来不来?”这两句则是主人公内心的独白,充满了对未知的恐惧与期待。他似乎在思考,如果有人在夜晚踩死一只羊,是否意味着危险的猛兽——老虎,即将出现。这种担忧和猜测,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紧张感的故事之中。整首诗虽短,却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场景构建,展现了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体现了黄遵宪在文学创作中对于人性深度的挖掘和对社会现实的敏感捕捉。

黄遵宪

845首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汉族客家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清朝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黄遵宪出生于广东嘉应州,1876年中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的作品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猜您喜欢

西城夜望
明·苏升
清流一带抱江城,望入西山尽月明。隐隐人家藏树里,轻轻渔舸傍沙横。径中不睹陶潜迹,榻下空留孺子名。怀古伤今徒白首,夜深无限故乡情。
泊慈湖
明·陶安
望阙无三舍,维舟忽再宵。欲晴微露日,近晚渐停飙。试起川神语,难稽国命招。迟明当发棹,带月荡江潮。
和程德远二首(其二)
宋·王之道
未尽通宵话,犹如一日秋。壮怀天共远,归意雨同留。灯烬何明灭,蛩声静应酬。十年为客梦,应不负瀛洲。
忆江南
清·许禧身
名园好,最爱夜来时。花色满园风弄竹,波光小艇月催诗。遥听漏迟迟。
余自入山距出山五十五日竹屋青灯山阴杖屦忘其痴不了事矣随所赋录之得二十首(其八)听笛
宋·徐瑞
有客携笛来,一声山石裂。老子据胡床,东峰方吐月。
望乡吟(其一)
清·郑珍
一滩高五尺,十滩高五丈。行尽铜溪四百滩,铜厓应当白云上。厓上还有千万山,一重高出一重颠。待到铜厓望乡国,始似从此看云閒。山高如梯水如箭,到家早晚樱桃绽。心随飞鸟去悠悠,白.....
和通甥韵(其一)
明·陈㷆
近来捉笔眼昏花,到处青山映画家。梦里乾坤真是幻,閒中诗酒未为赊。流莺度竹调新语,倦鸟归林带夕霞。可笑遁翁无个事,水边松下一瓯茶。
次韵公辟闻角有感
宋·秦观
一听胡笳动越吟,声潜地底气逾深。千宫月色单于曲,万里天光魏阙心。秉烛何人犹把盏,挑灯有女正穿针。早寒时节黄昏后,更逐西风应远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