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彭
鹅
溪
送
花
卉
(
其
二
)
草
堂
遥
对
数
峰
青
,
窈
窕
芙
蓉
倚
画
屏
。
不
用
秾
花
誇
国
色
,
自
须
小
草
答
山
灵
。
写景
山水
田园
咏物
写草
答谢
情感
离别
送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雅致的画面,诗人罗洪先以草堂为背景,远眺数峰青翠,近观芙蓉花儿依偎在画屏之间,展现出一种自然与艺术交融的美好景象。“草堂遥对数峰青”,开篇即以“草堂”为立足点,遥望远处的山峰,一片青翠欲滴,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氛围。“遥对”二字,既表现了距离之远,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窈窕芙蓉倚画屏”,接着描绘了芙蓉花的姿态。这里的“窈窕”不仅形容花朵的娇美,更赋予了其一种动态之美,仿佛是轻盈地倚靠在画屏之上,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相融。这种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独到见解。“不用秾花夸国色”,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过分艳丽花朵的不以为然,转而强调了自然之美的内在价值。他认为,真正的美丽无需通过外在的华丽来彰显,而是源自于其本身的纯净与自然。“自须小草答山灵”,最后两句则将视角转向了更为平凡的小草,它们虽不起眼,却能以自己的方式回应山灵的呼唤,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多样性的尊重,也蕴含着对生活平凡之美的深刻体悟。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深邃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见解,以及对生活态度的深刻反思,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罗洪先
732首
汉族,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敕勒歌
南北朝·无名氏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