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
北
新
关
初
闻
孤
雁
寄
东
窗
叔
紫
塞
分
寒
影
,
清
江
入
暮
深
。
遥
怜
失
群
翼
,
还
似
独
游
情
。
匝
月
疑
衰
苇
,
迷
烟
滞
古
城
。
南
归
书
帛
杳
,
为
向
故
园
鸣
。
边塞
写景
动物
大雁
抒情
城市
古城
节气
冬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初闻孤雁之声时的感慨与思绪,充满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首句“紫塞分寒影”以“紫塞”象征边塞之地,通过“寒影”二字营造出一种寒冷、萧瑟的氛围,暗示了诗人所处环境的艰苦与孤独。接着,“清江入暮深”则以“清江”和“暮深”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画面,进一步渲染了孤独与寂寞的情绪。“遥怜失群翼,还似独游情。”这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孤雁的同情与共鸣,孤雁如同失群的旅人,在广阔的天地间独自飞翔,其孤独与无助的情感与诗人此刻的心境相契合,引发了深深的共鸣。“匝月疑衰苇,迷烟滞古城。”这两句继续深化了孤独的主题,将孤雁的处境与诗人自身的情感联系起来。月光下的衰败芦苇,迷雾中的废弃古城,都成为了诗人内心孤独与迷茫的象征,暗示着在远离家乡的异乡,诗人也如孤雁一般,面临着未知与挑战。最后,“南归书帛杳,为向故园鸣。”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虽然无法通过书信传达自己的情感,但孤雁的鸣叫却成为了诗人情感的寄托,它仿佛在为诗人传递着对故乡的思念与呼唤。整首诗通过孤雁的形象,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既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又深刻揭示了人在异乡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罗洪先
732首
汉族,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
猜您喜欢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怀净土诗(其七)
元末明初·梵琦
莲宫只在舍西头,易往无人著意修。三圣共成悲愿海,一身孤倚夕阳楼。秋阶易落梧桐叶,夜壑难藏舴艋舟。幸有玉池凫雁在,相呼相唤去来休。
子初全溪作
唐·李商隐
全溪不可到,况复尽馀醅。汉苑生春水,昆池换劫灰。战蒲知雁唼,皱月觉鱼来。清兴恭闻命,言诗未敢回。
雪中登楼望湖上诸作(其七)
明·刘泰
白战诗成砚己冰,案头饥鼠乱窥灯。支离瘦影跏趺坐,好是人间戴发僧。
野望
唐·杜甫
金华山北涪水西,仲冬风日始凄凄。山连越巂蟠三蜀,水散巴渝下五溪。独鹤不知何事舞,饥乌似欲向人啼。射洪春酒寒仍绿,目极伤神谁为携。
至日用张伯举韵
宋末元初·仇远
博士无毡卧冷斋,有朋喜自远方来。腊前一信春先到,陇首数枝梅已开。少忍年荒须辟谷,尚迟酒禁且衔杯。山中茅屋不归去,空想秋风暗绿苔。
后雁字十九首(其八)
明末清初·王夫之
耻化顽仙羽,新宫待尔题。河山双划断,物论片言齐。脉望徒吞字,蟾蜍未映迷。寒陵劳坐卧,极目去踪低。
山中冬至
宋·陈必复
读易烧香自闭门,懒于世故苦纷纷。晓来静处参生意,春到梅花有几分。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