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
人物
民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活泼的儿童相扑场景。诗人赵文以细腻的笔触,通过两个孩子的动作来展现他们的顽皮与灵活。"一儿攀肩猿上枝,一儿接臂倒立之",形象地刻画出孩子们模仿动物的动作,一个像猿猴般攀爬,另一个则倒立着,显示出他们的敏捷和平衡感。接着,"立者忽作踞地伏,攀者引头立其足",描述了他们瞬间转换姿势,动作迅速而富有戏剧性。诗人对孩子们的骨骼柔软度赞叹不已,"怜尔骨节柔如绵",表达了对他们的喜爱和欣赏。同时,他还提到这些孩子年纪轻轻就展现出非凡的柔韧性和技巧,"少年屈折支体软",甚至在比赛中能轻松应对,"红锦缠头酒论碗",暗示着他们的比赛可能带有庆祝和奖赏的意味。然而,诗人并未止于赞美他们的技巧,还借机感慨:"此儿巧捷未足称,江南何限无骨人",指出这样的才艺在江南地区并非罕见,暗示了当地可能有着众多身手不凡的孩子。整首诗寓教于乐,既展示了儿童的天真活力,也流露出对民间技艺传承的赞赏。

赵文

209首
初名凤之,又字仪可,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为文天祥门人,并曾入其幕府参与抗元活动。与刘辰翁父子亦交厚,辰翁对其非常推重,刘将孙亦与其结“青山社”,其结社情况现

猜您喜欢

雷女
明末清初·屈大均
雷女工絺绤,家家买葛丝。赠夫多越布,生子是珠儿。玳瑁装眉掠,槟榔代口脂。蛮中妖艳质,半在海洋湄。
西湖竹枝词·堤上行三首(其三)
元末明初·郭翼
高丽女儿珠腕绳,玉环穿耳坐船棚。丝为帆繂朝朝飏,铜作琵琶啧啧鸣。
虞美人(其三)
清·俞士彪
明灯照脸娇波滑。我已消魂杀。扇边呖呖转香喉。拚得为伊瘦了一生休。殷勤不住回眸顾。岂为宫商误。狂郎家近阖闾城。唱到江南一曲最难听。
村夜偶作
清·王松
黄昏家宴后,月色满长林。扫石留花影,推窗纳鸟音。山遥如墨画,水韵不弦琴。小婢知人意,烹茶助苦吟。
辇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七十七)
元末明初·张昱
少年马后抱熊罴,便佞相倾结所知。一日搭名帮草料,好官多属跨驴儿。
宫人午睡图
明·徐泰
深宫沈沈清昼长,高檐影落梧桐凉。虾须窣地燕无语,飞篆不断金炉香。凤凰欲绣还停手,睡思寻人如中酒。银屏翠簟碧纱幮,濯濯春风卧杨柳。弓鞋卸下双莲金,香浪捲起红鸳衾。鬓云蓬松枕.....
和贫妇吟十首(其一)睡起
明·邓云霄
牛衣夜冷忆鸳衿,起视西窗月未沉。行傍疏篱摘黄菊,倩他持作辟寒金。
失调名
唐末宋初·无名氏
天上佳期。九衢灯月交辉。摩日候孩儿,斗巧争奇。戴短檐珠子帽,披小缕金衣。嗔眉笑眼,百般地、敛手相宜。转晴底、工夫不少,引得人爱后如痴。快输钱,须要扑,不问归迟。归来猛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