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秋天写景
地点
上海
情感
场景
咏物
节候
抒情的节日情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诗人在三更时分,梦断而醒,身处一片芦苇丛生的湖边,简单地用短篷遮蔽风雨。这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简约,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听潮看海月”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融入其中的情感。潮汐声响、海上明月,都是自然界最为壮观的景象,也映照出诗人的心灵世界。“坐石受天风”则更进一步地描绘了一种与自然对话的境况。坐在岩石之上,无拘无束地接受着天风的吹拂,这是对于自由和纯粹感官体验的一种向往。接下来的“物至秋而化,年来我亦翁”则揭示了诗人对生命流转、四季更迭以及个人时光流逝的感悟。万物在秋天达到盛极后开始凋零,诗人的年龄也一年年增长,头发斑白,这是时间带给人类共同的变化。最后两句“长歌相劳事,犹喜此樽同”表达了诗人面对世俗纷争和个人岁月流逝时的心态。尽管生活充满了辛勤的劳作与操劳,但诗人仍旧乐于与友人共享一樽美酒,这种简单而真挚的情感交流,是诗人所珍视的。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猜您喜欢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绛都春·己未立春,珠院听歌,同东篱诸子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烘炉润鼓。渐春到镜奁,明珠先曙。汉苑洞箫,初试东风,流莺语。吟壶曾结神仙侣。共欢夕、梅边尊俎。岁华依约,红裁翠剪,彩花钗股。休负。双鬟为识,乍回首最在、骄尘红雾。蘸语夜潮.....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满庭芳(其三)探梅
宋·葛立方
狂吹鸣篱,祥霙剪水,分明欺压寒梅。冰威初敛,曦影上池台。应有一番和气,南枝上、恐有春来。须勤探,呼吾筇杖,屐齿上苍苔。春风,浑未到,徘徊香径,巡绕千回。见琼英一点,小占条.....
秋日圆明园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红叶千林似锦张,秋容端不让春光。南轩日暖帘初捲,曲沼波寒鱼半藏。战雨晚桐漏疏影,冒霜早菊先重阳。平添诗客三分兴,熟境应忘若个忘。
青鸟泉
唐·张乔
祗此沉仙翼,瑶池似不遥。有声悬翠壁,无势下丹霄。净濑烟霞古,寒原草木凋。山河几更变,幽咽到唐朝。
南康除夜(其一)
明·郭奎
去年马上折梅花,今夕匡庐度岁华。风雪苦寒如北土,每因时节恨无家。
柴关岭
清·祝德麟
水怒云愁鸟语欢,柴关立马望中宽。诸峰脚底小于豆,身在半天风雨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