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阳
台
·
昨
梦
放
棹
东
湖
,
露
明
荷
净
中
,
微
波
乍
生
,
冰
轮
忽
碎
,
化
为
千
万
,
光
景
绝
奇
,
得
层
波
四
字
而
醒
,
时
急
雨
捎
屋
,
馀
寒
在
衾
,
凄
然
其
如
秋
也
。
追
怀
昔
游
,
足
成
此
解
双
桨
千
荷
,
层
波
万
月
,
扁
舟
又
落
东
湖
。
冷
露
闲
鸥
,
如
今
也
似
城
乌
。
淩
波
几
度
要
琼
佩
,
更
几
回
、
吊
楚
歌
呼
。
算
都
成
、
翳
眼
空
华
,
事
往
难
摹
。
伤
心
群
玉
神
仙
府
,
有
西
昆
楼
阙
,
东
壁
图
书
。
碧
霭
千
门
,
晴
宵
万
萼
明
珠
。
云
屏
未
稳
华
胥
梦
,
早
无
端
、
海
换
桑
枯
。
但
牵
情
、
故
宇
神
游
,
泪
满
菰
蒲
。
山水写景
记梦抒情
怀古思乡
秋日情感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东湖的美景与诗人的情感交织。词人以“双桨千荷,层波万月”开篇,将东湖的荷花与波光粼粼的水面比作千朵荷花与万轮明月,营造出一幅静谧而美丽的画面。接着,“冷露闲鸥,如今也似城乌”一句,通过冷露与悠闲的鸥鸟,以及比喻为城乌的鸥鸟,展现了东湖的宁静与生机。“淩波几度要琼佩,更几回、吊楚歌呼”则进一步渲染了东湖的神秘与历史感,仿佛在波光中能听到古代楚国的歌声,与琼佩相映成趣。接下来,“算都成、翳眼空华,事往难摹”表达了对过往美好事物的怀念与感慨,一切如同虚幻,难以捕捉。“伤心群玉神仙府,有西昆楼阙,东壁图书”这一句,将东湖比作神仙居住的群玉山,西昆楼阙和东壁图书象征着文化的瑰宝,表达了对东湖深厚文化底蕴的赞美与向往。“碧霭千门,晴宵万萼明珠”描绘了晴朗夜空中,千门碧霭与万朵明珠般的景象,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与美感。而“云屏未稳华胥梦,早无端、海换桑枯”则通过华胥梦的典故,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距离的思考,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无奈。最后,“但牵情、故宇神游,泪满菰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与思念,即使在梦中神游,也无法摆脱对故土的深情与泪水。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东湖美景的细腻描绘,结合诗人深沉的情感与哲思,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时期文人的独特审美与情感世界。
猜您喜欢
出山投华严寺夜宿晨起游吕公洞曩同惟敬题名老衲炊黄梁作供忆邯郸枕上事怃然久之
明·胡应麟
夜宿华严堂,晨探吕公洞。悬梯喷飞雪,流泉伏螮蝀。星流坠幽壑,俯视势若动。僧房云作关,禅宇石为栋。雷轰苍崖裂,雾压翠峦重。老衲炊黄梁,停午具清供。毋疑邯郸生,至人久无梦。
渡江云·雾中渡嘉陵江
清末近现代初·汪东
空花浮远近,浅描树色,妙衬水云图。犯寒临断渚,一片迷茫,隐约听巴歈。呼舟渡急,渐澹日、穿透丛芦。回望眸、蜀山尖见,境界涌虚无。嗟余。驱驰征道,啸咏中流,敛荒江宿雾。还记得.....
醉花阴·初三夜泊石门县,微霁见月同梦西
清·周星誉
吹笛语儿城下路。帆卸明湖树。城上月濛濛。城下垂杨,尚湿前朝雨。自检麝囊灯畔觑。费尽闲情绪。无赖是秋鸿,但写人人,不写人何处。
浣溪沙(其一)武进厅壁
唐末宋初·无名氏
倦客东归得自由。西风江上泛扁舟。夜寒霜月素光流。想得故人千里外,醉吟应上谢家楼。不多天气近中秋。
晚泊松江
唐·吴融
落日停桡古渡边,古今踪迹一苍然。平沙尽处云藏树,远吹收来水定天。正困东西千里路,可怜潇洒五湖船。如何不及前贤事,却谢鲈鱼在洛川。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