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杂
言
六
首
(
其
三
)
朝
礼
观
世
音
,
夕
礼
阿
弥
陀
。
不
愿
乘
金
台
,
不
愿
产
莲
花
。
聊
以
销
宿
憯
,
摄
心
使
不
它
。
贵
人
背
相
笑
,
禅
者
面
讥
诃
。
我
亦
不
敢
言
,
自
问
各
如
何
。
宗教情感
禅修哲理
情感表达
人生哲理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后杂言六首》中的第三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信仰的个人理解与实践,以及在世俗社会中坚持自我信念的不易。首句“朝礼观世音,夕礼阿弥陀”,描绘了诗人每日早晚的佛事活动,体现了他对佛教的虔诚和日常修行的坚持。接着,“不愿乘金台,不愿产莲花”两句,表明了诗人对物质享受和超凡脱俗的追求并不感兴趣,更注重内心的清净和精神的升华。“聊以销宿憯,摄心使不它”则表达了通过修行来消除内心的痛苦,专注于内心,不让思绪飘散。然而,在这样的修行过程中,诗人也面临着来自世俗社会的不解与嘲笑。“贵人背相笑,禅者面讥诃”,贵人们背地里嘲笑,而真正的禅者则当面批评,反映了社会对于佛教信仰的偏见和不理解。最后,“我亦不敢言,自问各如何”一句,诗人意识到自己无法改变他人的看法,只能坚守自己的内心,反思每个人的选择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体现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坚持和对多元世界的尊重。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佛教信仰的深刻理解和实践,同时也反映了在世俗社会中坚持自我信念的挑战与思考。
王世贞
7088首
王世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yǎn)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先后任职大理寺左寺、刑部员外郎和郎中、山东按察副使青州兵备使、浙江左参政、山西按察使,万历时期历任湖广按察使、广西右布政使,郧阳巡抚,后因恶张居正被罢归故里,张居正死后,王世贞起复为应天府尹、南京兵部侍郎,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王世贞与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合称“后七子”。李攀龙故后,王世贞独领文坛二十年,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艺苑卮言》、《觚不觚录》等。明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为“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作品:《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
猜您喜欢
次韵答侯若孩太傅二首(其二)
明·释函是
野寺孤村泣断燐,半生魂梦若为真。可怜按剑看投夜,始信寒岩独有春。沐雨栉风多载恨,锄云耕月一身贫。劳生扰扰同今昔,更莫长歌恸鬼神。
行香子·自咏
元·王丹桂
云水生涯。到处为家。远浮名、浮利浮华。三宫升降,上下无差。要结灵胎,收灵物,聚灵芽。清兴幽赊。此外何加。姿陶陶、畅饮流霞。大丹熟也,归泛仙槎。便曳琼琚。摇琼佩,戴琼花。
迁逐甫还次韵答舍弟文信(其二)
明·戴奎
旧事纷纭成昔梦,馀生窜逐误微官。一年道路危三峡,几度歌吟历五盘。甄别有恩垂藻鉴,芬芳无德播椒兰。逢人但说生还喜,莫问从前事急难。
放歌用少白韵
明·陈言
一百五日又欲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眼看春色如流水,人生相命亦如此。百年三万六千朝,倏忽须臾难久恃。君不见十八羽林郎,君王手赐黄金铛。日晚朝回拥宾从,片言出口生辉光。一朝负遣.....
次韵叔才幽居二首(其二)
宋·葛胜仲
粗才濩落与时乖,湖海幽居一竹斋。月径清游疑不夜,风窗高趣到无怀。身閒有分白莲社,地禁无心红药阶。只待匡庐官秩满,一章程奏乞残骸。
悠然阁为歙郑处士作
元·张翥
郑子林居好,遥希靖节贤。看山秋色里,把酒菊花前。人境殊多事,吾庐自一天。能知此中意,何处不悠然。
题僧罄宜枝巢
宋·汪藻
平生到处觅三椽,白首归来古刹颠。飞锡几逢花雨地,住山今得鸟窠禅。九霄鹏翼心虽在,万壑松风梦自圆。莫笑维摩方丈室,会看游戏著人天。
燕京绝句(其七)
元末明初·梵琦
玉带金符楼上钟,有材长恨不遭逢。一年一度桃花浪,身是凡鱼未化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