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
山水田园
咏物怀古
秋天的
写人记事的
抒情的
赞颂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王世贞的《为凌郡丞题柴桑雅致图》描绘了对陶渊明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凌郡丞高尚品格的赞美。首句“陶令彭泽归”直接引用陶渊明的事迹,表达对隐逸生活的敬仰。接下来,“秋风何快哉”以秋风之爽朗象征归隐的惬意,暗寓对郡丞超脱世俗的赞赏。“与世既无营”进一步强调凌郡丞的淡泊名利,而“返服宁不谐”则表达了对这种返璞归真生活方式的认同。诗人通过“冁然一杯酒,时送寒山来”描绘出饮酒赏景的闲适画面,将柴桑之地与严陵台相提并论,赞扬其清高的人格。“矫矫凌大夫”直接称赞凌郡丞的杰出才能,而“半刺日翱翔,车马生红埃”则以对比手法,指出官场的纷扰与郡丞的超脱形成鲜明对照。诗人感叹“展图三叹息”,表达了对无法亲身追随的遗憾,但又理解“应迹若浮云,丘壑在轩阶”,认为郡丞的生活方式如同浮云般自由,高尚品格就在眼前。最后,诗人以“请以无累衷,契彼千载怀”寄语凌郡丞,希望他能保持内心的纯净,契合千年的高尚情怀。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洁,通过对陶渊明的追慕和对凌郡丞的赞美,展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清廉人格的推崇。

王世贞

7088首
王世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yǎn)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先后任职大理寺左寺、刑部员外郎和郎中、山东按察副使青州兵备使、浙江左参政、山西按察使,万历时期历任湖广按察使、广西右布政使,郧阳巡抚,后因恶张居正被罢归故里,张居正死后,王世贞起复为应天府尹、南京兵部侍郎,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王世贞与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合称“后七子”。李攀龙故后,王世贞独领文坛二十年,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艺苑卮言》、《觚不觚录》等。明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为“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作品:《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