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
绛
唇
·
黄
花
城
早
望
五
夜
光
寒
,
照
来
积
雪
平
于
栈
。
西
风
何
限
,
自
起
披
衣
看
。
对
此
茫
茫
,
不
觉
成
长
叹
。
何
时
旦
,
晓
星
欲
散
,
飞
起
平
沙
雁
。
写景
冬景
节令
寒冬
早景
晨间景象
山水场景
译文
初雪后的五更之夜,黄花城中弥漫着寒光,积雪的峭壁上,栈道显得平滑了许多。无边的寒风也阻挠不了我披衣观景的兴致。
面对这茫茫雪色,不觉心中怅然,无限慨叹!什么时候才能天亮,天空中的晨星要消散了,广漠沙原上的大雁也已经起飞开始新的征程。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点绛唇·黄花城早望》中的一段,描绘了夜晚的景象。"五夜光寒",五个夜晚的寒冷月光,映照出地面的积雪如同栈道般平整,展现了冬日的寂静与清冷。"西风何限",西风吹过,词人不禁起身披衣,这动作透露出他内心的孤独和对季节变迁的感触。"对此茫茫",面对这无边无际的雪景,词人不由得发出深深的感叹,流露出一种迷茫和无奈的情绪。"何时旦",他期盼黎明的到来,"晓星欲散",暗示着黎明前的黑暗即将消退。最后,他想象着曙光初照时,大雁将从平沙上飞起,寓意希望与生机的到来。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词人在黄花城早望时的孤独感受和对未来的期待。
纳兰性德
194首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猜您喜欢
岁晏同左生作
唐·韦庄
岁暮乡关远,天涯手重携。雪埋江树短,云压夜城低。宝瑟湘灵怨,清砧杜魄啼。不须临皎镜,年长易凄凄。
和南皋春阴苦寒
明·黄衷
招摇先为转鸿濛,有客残貂尚避风。已觉南陬旸谷暗,悬知西塞雪庐穹。寻梅箬帽履何素,煨芋山炉火自红。独坐书床闲料理,三春云物会昭融。
销寒第一集和宋芸子参赞韵
清末近现代初·缪荃孙
寒天无计偿宿逋,宋侯招我饮市垆。吟朋三五不期集,著衣倒屣相追呼。玉釭万杓倾冻碧,举杯一吸长鲸如。人馔黄羊来朔漠,盈筐紫蟹推津沽。谈碑上追欧曾赵,琢句高压王杨卢。歌声遏云杂.....
行林间几三十里寒甚道旁有残火温酒举白方觉有暖意次敬夫韵
宋·林用中
高山绝顶雪千堆,凛裂冰肤这几回。行到林间得残火,借它燃烬暖寒杯。
江城子(其二)和无言雪词
宋·葛胜仲
飞身疑到广寒宫。玉花中。兴何穷。酒贵旗亭,谁是惜青铜。飘瞥三吴真妙绝,银万里,失西东。草堂红蜡暖歌钟。卷帘风。赏空濛。丰颊修眉,鹤氅拥仙翁。欲作氍毹花底客,清漏永,禁城重.....
苕城雪中归棹
清·陈忱
孤城门未启,风雪一舟停。村店茅柴酒,官塘牧马亭。逼寒头转白,仄岸草犹青。岁晏归心迫,乡音易动听。
和耘老弟韵(其二)
宋·虞俦
岁旱十分无一收,苦寒何许索重裘。流民岂是无常产,触处浑如不系舟。但愿天心怜冻馁,莫教雪意大牵钩。祇今宿麦无人种,谁问王师休未休。
蓦山溪·冬柳
清·陈匪石
婆娑老柳,眼底长亭路。不见玉骢归,见西风、乱鸦无数。关山万里,一片冻云横,憔悴损,旧时腰,漫忆临风舞。长条踠地,岁岁花朝雨。重过画桥阴,感凋年、有如此树。黄金散尽,斜照上.....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