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
山水
读书
赞颂
亲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人物归隐的场景,充满了对自然和学问的向往。开篇“逸人归路远”表明隐者归隐之路遥远,而弟子们却出山迎接,显现出尊师爱生的情感。“服药颜犹驻”可能暗示隐者或弟子中有人懂得医道,通过服食草木来保养身体。紧接着“耽书癖已成”则表明对书籍的喜爱已经成为习惯,这里的“耽”字用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种沉迷其中不可自拔的情态。下片“柴扉多岁月”写的是隐者的居所门户经年累月而显得古旧,“藜杖见公卿”则是说隐者手持藜杖(一种用来行走的辅助工具),与世间官员相遇,显示出隐逸生活与社会地位之间的对比。最后两句“更作儒林传,应须载姓名”,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将这类隐者的故事编撰成书,以保留他们的名字和事迹。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隐者生活状态以及对学问的追求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赞美,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希望记录下这些隐者的故事,将其流传后世。

郎士元

74首
郎士元(生卒年不详,一说727年—780年?),字君胄,唐代诗人,中山(今河北定县)人。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送郑端公
唐·方干
圣主伫知宣室事,岂容才子滞长沙。随珠此去方酬德,赵璧当时误指瑕。骢马将离江浦月,绣衣却照禁中花。应怜寂寞沧洲客,烟汉尘泥相去赊。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贺李鸿章六十寿联
清·郭柏荫
为四海苍生,祝南极寿星不老;有六旬莱子,知北堂爱日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