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山水
写水
写鸟(鱼
鸟)
写感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溪边清幽的自然景色,诗人细腻地捕捉了水、风、植物、动物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生动的画面感。首句“濯发溪头水”,以“濯发”这一动作引入,暗示了诗人来到溪边,以溪水洗发,既表现了对溪水的亲近,也预示着接下来将有一番洗涤心灵的体验。接着“披衣林际风”,写出了诗人脱去外衣,让林间的微风吹拂身体,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新与舒适。“低枝折杨柳,高叶荫梧桐”两句,通过“低枝”与“高叶”的对比,展现了不同高度的植物,既有轻盈柔美的杨柳垂下枝条,也有高大茂盛的梧桐树冠遮蔽阳光,营造出层次丰富的视觉效果。同时,“折”字的使用,仿佛让人感受到诗人与自然的亲密互动,增添了几分生活情趣。“鱼跃浮萍上,鸟啼幽谷中”则将视线转向水下与空中,鱼儿在浮萍上跳跃,鸟儿在幽深的山谷中鸣叫,动静结合,声色并茂,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活力与和谐之美。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生动的场景,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最后,“清凉仍各有,彼此一无穷”表达了诗人对这份清凉之感的深刻体会,无论是在水中还是林间,无论是鱼儿还是鸟儿,都各自享受着属于自己的清凉,这种清凉既是物理上的凉爽,也是心灵上的宁静。同时,诗人也意识到这种美好是无穷无尽的,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和探索的空间。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溪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猜您喜欢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波光亭
宋·王庭圭
绕亭春水縠纹生,拍岸风微镜面平。日破浪花摇柱础,影浮山翠落檐楹。鱼跳莲叶东西动,月涌金盆表里明。夜久光凝收绿净,冷涵星汉逼人清。
题珍溪朱南凤书院
明·朱谏
雁荡诸峰尽向西,芙蓉水落到珍溪。琼枝玉树连书屋,白石清泉带柳堤。雨过杏川看犊饮,春深草阁听莺啼。眼前即是神仙地,何必桃源更问蹊。
汉江岸二首(其一)
宋·陈造
一自阳侯战雨师,枣畦桑陇但空陂。此君屹立如尊勇,依旧青青似昔时。
清溪松阴图
明·唐寅
长松百尺荫清溪,倒影波间势转低。恰似春雷未惊蛰,髯龙头角暂皤泥。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
宋·苏轼
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