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凤
花
巧
剪
金
英
似
欲
飞
,
恍
疑
平
世
凤
来
仪
。
嘉
名
独
冠
群
花
首
,
底
事
君
王
尚
未
知
。
写花
咏物
赞美
咏金凤花
情感
怀古
赏析
这首宋代欧阳澈的《金凤花》,以金凤花为题,描绘了其独特的美丽与非凡的品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金凤花比作飞翔的金英,仿佛是平世中的凤凰降临,暗示着金凤花不仅外形华美,更蕴含着高贵与祥瑞的寓意。“巧剪金英似欲飞”,开篇即以“巧剪”二字,生动地描绘了金凤花的精致与灵动,仿佛是精心裁剪而成的金色花朵,即将展翅高飞,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一句通过视觉与动态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既静态又动态的画面感,让人仿佛能感受到花朵的轻盈与飘逸。“恍疑平世凤来仪”,接着诗人进一步深化了金凤花的形象,将其与传说中的凤凰相联系,表达了对金凤花非凡之美的赞叹。在古代文化中,凤凰象征着吉祥、尊贵与和平,此处将金凤花比作平世中的凤凰降临,不仅突出了花的美丽,更赋予了它超凡脱俗的意义,暗示着金凤花不仅是自然界的一份子,更是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存在。“嘉名独冠群花首”,此句赞美金凤花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众多花卉中脱颖而出,独占鳌头。这里的“嘉名”不仅指金凤花的名称美好,更暗含了人们对它的高度评价与喜爱。通过对比群花,强调了金凤花的独特性和珍贵性,进一步凸显了其在自然界的独特地位。“底事君王尚未知”,最后,诗人以疑问的语气提出,为何如此美丽的金凤花还未被君王所识。这不仅是对金凤花未被广泛认知的遗憾,也隐含了对金凤花应得之荣耀的期待。通过这一问,诗人巧妙地将自然之美与社会价值进行了关联,引发了读者对于金凤花价值与命运的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金凤花的细腻描绘与深刻寓意的挖掘,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赞美,同时也寄托了对于美好事物被社会认可的渴望。
欧阳澈
208首
男,北宋末江右人布衣。少年时即喜谈世事,尚气大言,慷慨不稍屈。靖康初应诏上疏,奏论朝廷弊政三十余事,陈安边御敌十策。金兵南侵,徒步赴行在,伏阙上书,力诋和议。建炎元年八月,与陈东同时被杀,年三十一 (《宋史》本传作年三十七,误)。绍兴间,追赠秘阁修撰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