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
影
·
咏
金
丝
荷
叶
丝
萦
别
浦
。
似
嫩
荷
出
水
,
青
青
如
许
。
弱
蒂
牵
风
,
乍
密
还
疏
,
不
碍
蜻
蜓
来
路
。
何
人
种
向
西
窗
外
,
添
几
点
、
黄
昏
微
雨
。
若
遣
伴
、
翠
盖
红
衣
,
玉
井
更
无
寻
处
。
谁
把
嘉
名
锡
汝
。
傍
荭
塘
蓼
岸
,
歌
罢
金
缕
。
浅
碧
初
匀
,
手
弄
柔
波
,
淡
沲
难
成
珠
露
。
深
秋
怕
作
阑
珊
别
,
共
三
十
六
陂
凄
楚
。
且
逐
他
、
荇
叶
田
田
,
一
曲
风
潭
清
暑
。
咏物
写花
写景
夏令时节
山水
植物歌
秋天的
赞美
赏析
这首《疏影·咏金丝荷叶》是清代词人曹贞吉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金丝荷叶的美丽与独特。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荷叶在不同环境下的形态与情感。开篇“丝萦别浦”,以丝线缠绕水边,形象地描绘了荷叶生长于水边的情景,仿佛新生的嫩荷从水中缓缓升起,一片片青绿,生机勃勃。接着,“弱蒂牵风”、“乍密还疏”,通过荷叶随风轻摆的姿态,展现了其柔韧与灵动之美。蜻蜓的出现,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也赋予了荷叶生命与活力。“何人种向西窗外,添几点、黄昏微雨”,词人想象有人在西窗下种植了这些荷叶,在黄昏时分,细雨轻轻洒落,为荷叶增添了几分朦胧与诗意。接下来,“若遣伴、翠盖红衣,玉井更无寻处”,表达了荷叶与翠绿的荷盖、红色的荷花相映成趣,仿佛置身于清澈的玉井之中,难以寻觅。“谁把嘉名锡汝”,赞美荷叶得到了美好的名字,暗示其珍贵与独特。随后,“傍荭塘蓼岸,歌罢金缕”,将荷叶置于红蓼花丛旁,与歌声相伴,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悠扬的氛围。最后,“浅碧初匀,手弄柔波,淡沲难成珠露”,描绘了荷叶表面的光泽与质感,如同轻轻摇动水面,难以凝聚成露珠,充满了自然界的微妙与和谐。“深秋怕作阑珊别,共三十六陂凄楚”,表达了对深秋季节荷叶即将凋零的担忧与不舍,与广阔的池塘形成对比,增添了几分凄凉之感。结尾“且逐他、荇叶田田,一曲风潭清暑”,希望荷叶能与田田的荇叶一同在风中舞动,为夏日带来清凉,同时也寄托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向往。整体而言,《疏影·咏金丝荷叶》通过对荷叶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美与生命力,以及词人对其深深的爱慕之情。
曹贞吉
244首
又字升阶、迪清。曹申吉之兄。康熙三年进士,官至礼部郎中,以疾辞湖广学政,归里卒。嗜书,工诗文,与嘉善诗人曹尔堪并称为“南北二曹”,词尤有名,被誉为清初词坛上“最为大雅”的词家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
赠人二首(其二)
唐·王建
多在蓬莱少在家,越绯衫上有红霞。朝回不向诸馀处,骑马城西检校花。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