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感
父
兄
劳
于
官
,
子
弟
逸
于
家
。
一
逸
巳
过
分
,
况
可
事
豪
奢
。
轩
轩
傲
闾
里
,
仆
仆
趋
县
衙
。
不
知
祸
所
伏
,
方
谓
势
可
誇
。
势
乃
有
时
歇
,
祸
来
或
无
涯
。
不
如
慎
德
业
,
庶
几
永
无
哗
。
亲情
哲理
励世
情感表达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父子在社会生活中的不同境遇,以及对权力与奢华的探讨,展现了深刻的哲理意味。诗人以“父兄劳于官,子弟逸于家”开篇,鲜明地描绘了官场与家庭之间的差异,父辈们在外辛苦为官,而子侄们则享受着家庭的安逸。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社会阶层的不平等,也暗示了权力与地位带来的不同生活体验。接着,“一逸已过分,况可事豪奢”,诗人进一步强调了过度享乐的危险性,指出即便是轻微的逸乐也可能超越了应有的限度,更不用说追求豪奢的生活了。这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警示,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批判。“轩轩傲闾里,仆仆趋县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一种是自高自大、傲视乡里的贵族生活,另一种则是奔波劳碌、服务于官府的官员生活。这里不仅体现了社会角色的不同,也暗含了对权力与地位的反思。“不知祸所伏,方谓势可誇”则点出了追求权力和奢华背后的潜在风险。在看似风光无限的背后,隐藏着未知的灾祸,人们往往只看到权力带来的荣耀,却忽视了其可能带来的灾难。最后,“势乃有时歇,祸来或无涯”揭示了权力与地位并非永恒不变,它们可能会在某个时刻消逝,而祸患则可能无休无止。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警示,也是对社会变迁的深刻洞察。“不如慎德业,庶几永无哗”则是诗人对读者的劝告,建议人们应该谨慎地培养品德和事业,这样或许能够避免不必要的纷扰和灾难。这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提倡,也是对社会和谐的向往。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对权力、奢华与道德的深刻见解,以及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理性思考。
张弼
1037首
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
猜您喜欢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贺同年王计部初诞曾孙二首(其一)
明·卢龙云
曲江并马记吾曾,华发头颅日渐增。绕膝喜君孙有子,开颜对客祖为曾。镜中白镊殊堪慰,经里玄成且代兴。最是凤毛俱五色,云霄次第见飞腾。
闲园即事寄暕公
唐·司空曙
欲就东林寄一身,尚怜儿女未成人。柴门客去残阳在,药圃虫喧秋雨频。近水方同梅市隐,曝衣多笑阮家贫。深山兰若何时到,羡与闲云作四邻。
有感(其三)
宋·葛立方
但知鬼目为芝草,谁信羚羊破佛牙。娘子阿姨何处辨,时人识卖假金家。
送李致远安远簿(其二)
宋·洪咨夔
与我迭知己,喜君初得官。时来宁论晚,身健莫辞难。访雪牵魂梦,停云寄肺肝。斯文元气在,努力好加餐。
送杨昱归省(其四)
明·杨士奇
前年南上省慈亲,旋侍严亲近此辰。富贵光荣皆外物,人生真乐是天伦。
清平乐·为余越园题归砚娱亲图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江山如此。多少人间事。绿酒高堂欢彩戏。以外般般无味。闲居即目多佳。良辰尽入余怀。看取四时图画,天然不用安排。
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其二)
唐·白居易
渐少不满把,渐短不盈尺。况兹短少中,日夜落复白。既无神仙术,何除老死籍。祗有解脱门,能度衰苦厄。掩镜望东寺,降心谢禅客。衰白何足言,剃落犹不惜。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