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
江
夜
泊
霜
风
吹
月
入
兰
舟
,
几
片
轻
云
意
自
悠
。
孤
客
有
怀
常
问
夜
,
乱
山
无
绪
自
成
秋
。
萧
萧
落
木
群
虫
语
,
寂
寂
寒
江
白
浪
流
。
何
处
渔
人
相
借
问
,
一
声
长
笛
自
夷
犹
。
写景
山水
抒情
冬天
寒风
孤客思乡
乱山秋色
落木寒江
渔人长笛
赏析
这首《冬江夜泊》由明代诗人庾楼所作,描绘了一幅冬夜江边的静谧景象。首句“霜风吹月入兰舟”,以霜风、月光和兰舟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幽美的氛围。接着,“几片轻云意自悠”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自由,云彩似乎也在享受着这份闲适。“孤客有怀常问夜”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的孤独感,他在夜晚中思考着自己的思绪,与周围的世界产生了共鸣。“乱山无绪自成秋”则通过描写群山在秋色中的无言状态,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外界环境的和谐统一。“萧萧落木群虫语,寂寂寒江白浪流”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落叶的萧瑟与虫鸣的生机、寒冷的江水与流动的白浪交织在一起,展现了冬夜江面的动态美与静态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最后,“何处渔人相借问,一声长笛自夷犹”以渔人的询问和悠扬的笛声作为收尾,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未知世界的遐想与期待,以及在孤独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整首诗通过对冬夜江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情感世界,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让人在阅读中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淡淡的忧伤与对自然的深深敬畏。
庾楼
7首
明唐王隆武元年(一六四五)举人。明亡,隐居授徒。著有《敦行堂集》、《西湖志》。清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三有传
猜您喜欢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雪中登楼望湖上诸作(其七)
明·刘泰
白战诗成砚己冰,案头饥鼠乱窥灯。支离瘦影跏趺坐,好是人间戴发僧。
车过武胜关雪中购得兰数本
清末近现代初·陈曾寿
车行楚豫交,蜿蜒入山腹。矫首望雄关,势绝天地蹙。一脊界江河,向背异寒燠。雪峰袭云衣,漠漠烟生玉。涛凝叠嶂松,翠压一涧竹。峥嵘幻冰花,僵踣慨众木。野人市修兰,仓卒得一束。坚.....
与啸麓谈鄮山阿育王寺之胜啸麓为之神往有诗余更和之
清末近现代初·陈曾寿
劳生念念馀尘土,笑口为君说鄮山。睡起随参香殿上,饭馀无事古松间。寒宵雪密茶初熟,精舍兰开衲未还。无用苓蔘治幽痗,深心回向一开颜。
禁城雪霁望西山
明·蒋山卿
积雪带回岭,素华丽高阙。玉掌对嵯峨,珠栊共鲜洁。振风向林杪,哀鸟下城堞。徘徊英英云,掩映纤纤月。幽赏虑自澄,旷望情弥惬。虽异梁园游,行吟良未辍。
观祝孝友画卷为赋六言一绝复以其句为题作五言四咏(其五)
宋·朱熹
茅屋无烟火,溪桥绝往还。山翁独乘兴,飘洒一襟寒。
渔洋探梅归自东西横塘作
明末清初·屈大均
山寒寻未得,一树忽临溪。光透松间雪,香生石上泥。莺声留客久,鹭影逐人低。随意穿桥去,横塘东复西。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