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咏物
写花
抒情
感恩
地名
城市
植物
琼花赞美

赏析

这首诗以“和李后林分惠琼花降字韵”为题,由宋代诗人徐经孙所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友情的珍视。首句“诗句寻芳自抑扬”,开篇即以“寻芳”二字点明主题,表达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欣赏。接着,“一观佳什觉心降”一句,通过“佳什”(佳作)的赞美,进一步强调了对诗歌艺术的推崇,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情感的触动与升华。“山中玉蕊虽无数,天上琼花孰有双”两句,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山中的玉蕊与天上的琼花进行比较,突出了琼花的非凡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赞叹与向往。这里,“玉蕊”与“琼花”分别象征着山野间的朴素之美与天空中的高洁之境,两者虽各有千秋,但琼花以其独特的魅力独占鳌头。“愧我未能瞻后土,荷君分惠到南窗”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未能亲临其境欣赏美景的遗憾,同时感激友人赠予琼花,将其置于南窗之下,使他得以在家中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赐。这一细节体现了友情的深厚与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渴望。最后,“从今可小中兴瑞,大地移根到此邦”两句,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未来美好景象的期待与憧憬。通过“小中兴瑞”的比喻,既是对当前生活状态的肯定,也是对未来发展的美好祝愿。同时,“大地移根到此邦”则寓意着希望将美好的事物传播至更广阔的地域,共享自然之美的愿景。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情赞美,也体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与对未来的乐观态度。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寓意,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世界。

徐经孙

85首
生于宋光宗绍熙三年,卒于度宗咸淳九年【公元一一九二年一二七三年】,年八十三岁。宝庆二年,(公元一二二六年)第进士,授浏阳主簿。累迁太子左庶子,太子詹事,敷陈经义,随事启迪。景定三年,(公元一二六二年)春雷,诏求直言。经孙奏年来忠谠之气,郁不得行,上帝降鉴,假雷以鸣。人谓切中时病。累官翰林学士知制诰。公田议起,经孙极论不便,忤贾似道,罢归。家在洪、抚之间,有山方正,因号矩山。闲居十余年,卒。谥文惠。经孙作有《矩山存稿》五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猜您喜欢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金陵览旧
明·蒋山卿
小饮东山忆谢公,傲然携妓醉春风。即今桃李花间月,照入游人尊酒中。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
宴交代权赣州孙提刑致语口号(其一)
宋·文天祥
麾节东南会一堂,兰亭昨日记流觞。六丝星度银潢影,五綵春浮玉翠香。院柳旧云怀燕语,野华新雨挹虹光。凤池对秉他年事,伫看天街接佩珰。
又咏蜀都城上芙蓉花
唐·张立
去年今日到城都,城上芙蓉锦绣舒。今日重来旧游处,此花憔悴不如初。
虎岩听竹
清·陈玉衡
虎岩名胜本天开,谁种琅玕引我来。为爱谈禅参玉版,却教送韵出花台。声疑风雨秋将半,梦到潇湘冷作回。惟有山僧饶雅趣,伴君洒落绝尘埃。
秋日圆明园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红叶千林似锦张,秋容端不让春光。南轩日暖帘初捲,曲沼波寒鱼半藏。战雨晚桐漏疏影,冒霜早菊先重阳。平添诗客三分兴,熟境应忘若个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