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咏物
写花
写静
情感
赞美
哲理
读书
山水

赏析

这首诗《梅花百咏(其十四)静养》由明代诗人李江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梅花静养之美的独特感悟。首句“昔日种梅悟养生”,诗人回忆起过去种植梅花时,从中领悟到了养生之道,暗示梅花与人的精神修养有着深刻的关联。接着,“如今丹火愧难成”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达到理想境界的自谦和遗憾,以“丹火”象征修炼或追求的目标,暗含着对梅花静美之境的向往。“百花头上人争羡,十客图中尔独清”两句,对比了梅花与众花的不同之处,强调了梅花在百花之中独树一帜的清雅之美,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梅花的欣赏和赞美之情。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梅花的独特魅力。“颜子潜心忘久坐,伊川瞑目觉初晴”引用了古代两位著名学者颜回和程颐的故事,分别代表了儒家的内省和外察,通过这两个典故,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于静养和内心修为的思考,暗示了梅花所蕴含的精神力量能够启发人们深入自我反省,达到心灵的宁静与清明。最后,“有诗多在无言处,习静千回绕树行”两句,点明了诗歌创作的真谛在于内心的体验和感悟,而非表面的华丽辞藻。诗人通过多次围绕梅花静观细听,获得了灵感,最终在无言之处找到了诗歌的源泉。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他追求内心平静与和谐的生活态度。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梅花静养之美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以及对静谧、和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行路难
清·冯班
自许直如绳,看君白如雪。一朝更变不似先,雾里看花云里月。梦中不悟君心异,言笑依依尚相悦。五更欲曙百鸟啼,玄鬓生丝泪成血。念君旧恩君岂知,万物荣衰各有时。君不见黄蜂阶下收残.....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羽可舍人书来,寄示新刻诗文集并惠春兰,赋谢
清·刘绎
春意入新诗,言念层山麓。忽得山中书,清芬溢简牍。开缄见故人,情意遥相属。别久话弥长,缕缕盈篇幅。裒然大集富,迩来见新续。连宵正披吟,鲁鱼时碍目。重承善本贻,字字朗珠玉。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