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地点
春天
山水
抒情
写花
桃花
赞美
名胜
东山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欧阳修在初春阳光照耀下的东山寺独游所见所感。首联"日暖东山去,松门数里斜",写出了温暖的阳光洒在东山,诗人沿着松木掩映的小路蜿蜒前行,营造出宁静而悠长的意境。颔联"山林隐者趣,钟鼓梵王家",暗示了山中的隐逸生活和寺庙的宁静氛围,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佛家禅意的欣赏。颈联"地僻迟春节,风晴变物华",点明了时令,虽地处偏僻,但春天的气息已经悄然来临,风和日丽中万物开始变化,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尾联"云光渐容与,鸟哢已交加",进一步描绘了云彩的轻盈和鸟鸣的交织,诗人沉浸在自然的和谐之中,心境变得宽广。最后两句"冰下泉初动,烟中茗未芽",通过细腻观察,写出了冰雪初融,泉水开始涌动,而茶树新芽尚待春暖花开,寓含着诗人对时光流转和生命的期待。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春东山寺的景色,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透露出其内心的孤独与自我关怀。

欧阳修

1170首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