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穿
秋节登高
写景
写山
咏物
菊花
抒情
赞美
重阳节
秋日写景
节日怀古

赏析

这首清代董榕的《九日同张西园登拨云峰》描绘了秋季登高赏景的情境。首句“好是登高节”表达了对重阳节登高的喜爱,节日氛围浓厚。接下来的“来穿雾窟行”写出了山中云雾缭绕,增添了神秘感和探索的趣味。“云盘千磴仄”描绘了山路崎岖,仿佛云雾织成的阶梯,暗示了登峰的艰辛与乐趣并存。“秋逼两峰清”则点明了时令,秋天的清爽气息让两座山峰更加峻峭而清晰可见。“有寺藏莲萼”暗示了山中的寺庙,可能还有莲花盛开,增添了宁静与禅意。“何人采菊英”则借用了重阳节的传统习俗,询问是否有人在采摘菊花,体现了节日的风俗。最后一句“僧雏能解事,历数上方名”聚焦于僧童,他们似乎懂得一些登山的知识,能够一一列举出上方(山顶)的名称,既表现了他们的聪明伶俐,也暗含了对山川文化的敬仰。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登高赏景的愉悦,以及对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富有诗意和生活情趣。

猜您喜欢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次李竹所先辈韵
元·朱晞颜
忆昔南宫角俊游,高名何事间陈楼。汉廷素擅无双誉,兰省今推第一流。吟策追随梅涧晓,书灯深窈竹房秋。遥知近注潜夫论,应是斯人可得俦。
秋日圆明园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红叶千林似锦张,秋容端不让春光。南轩日暖帘初捲,曲沼波寒鱼半藏。战雨晚桐漏疏影,冒霜早菊先重阳。平添诗客三分兴,熟境应忘若个忘。
乳源出水岩采雪花赠高士周孝廉诩
明末清初·屈大均
乳山多异卉,岁晏发寒林。不作冰霜色,谁知草木心。幽香盈石室,素影傍瑶琴。迟暮吾何惜,凭将答所钦。
虎丘山(其一)
宋·蒋堂
虎丘何为山,鲸波涌而显。惟青镇一隅,峙秀状无限。遥峰乃众阴,四望拱孤巘。上有梵王家,高压长洲苑。游人接踵来,千里必重趼。奔走趋层巅,凌竞陟云栈。下瞰洞庭卑,傍睨灵岩浅。巍.....
乙酉九月从李元甫宫谕再登峄山
明·于慎行
旧隐名峰岱岳前,重扶秋雨上层颠。阴厓尚驻千春草,险磴争飞万木烟。河势遥分双白练,山形近作九青莲。狂来欲问巴渝客,得似华阳几洞天。
玉壶樵适自咏
明·李翔
率性樵夫似逼真,玉壶山远净无尘。松枝攀折忧妨鹤,桃片惊飞怕惹人。遇药身轻成往事,观棋柯烂却何因。非仙非释非时样,落魄云边一葛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