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镜
精
舍
时
暇
陟
林
阜
,
聊
访
尘
外
迹
。
禅
岩
莹
灵
辉
,
于
兹
鉴
空
寂
。
看
笋
出
深
樾
,
听
泉
憩
危
石
。
胜
践
已
云
屡
,
谁
能
惮
行
役
。
山水写景
抒发情感
赏玩情趣
胜迹胜景
观物抒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卢挚在元代的一次登山访古之旅。他选择在闲暇之时攀登山林,探访远离尘嚣的遗迹。诗中提到的“石镜精舍”可能是一座隐匿于山林中的寺庙或修行之所,其名字本身就充满了神秘与静谧的气息。诗人首先描述了自己登高望远的场景,“时暇陟林阜”,表达了在适当的时候,他选择了攀登山林,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解脱。“聊访尘外迹”,则表明这次旅行是为了逃离世俗的纷扰,寻找心灵的归宿。接着,诗人对石镜精舍的环境进行了细致的描绘:“禅岩莹灵辉,于兹鉴空寂。”这里的“禅岩”指的是寺庙所在的岩石,它被赋予了灵性的光辉,暗示着内心的平静与清明。诗人在这里“鉴空寂”,即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寂静,反思内心世界的空灵与宁静。进一步地,诗人通过“看笋出深樾,听泉憩危石”这两句,展现了他在旅途中所见所闻的自然景象。竹笋破土而出,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新生;泉水潺潺流淌,代表了自然界的和谐与永恒。而“憩危石”则可能是诗人暂时停下脚步,享受片刻的宁静与思考。最后,“胜践已云屡,谁能惮行役”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旅行的感悟。尽管经历了多次的登山探险,但这种精神上的追求和身体上的劳顿,对于他来说,都是值得的。他强调了即使面对旅途的艰辛,也愿意为了心灵的满足而付出努力。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赞美,更深层次地表达了他对内心世界探索与净化的渴望。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诗人找到了心灵的慰藉与宁静,体现了古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与超脱世俗的精神风貌。
卢挚
86首
一字莘老;号疏斋,又号蒿翁。至元5年(1268)进士,任过廉访使、翰林学士。诗文与刘因、姚燧齐名,世称“刘卢”、“姚卢”。与白朴、马致远、珠帘秀均有交往。散曲如今仅存小令。著有《疏斋集》(已佚)《文心选诀》《文章宗旨》,传世散曲一百二十首。有的写山林逸趣,有的写诗酒生活,而较多的是“怀古”,抒发对故国的怀念。今人有《卢疏斋集辑存》,《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
猜您喜欢
游硖石西山访逵上人坐天开图画所为设酒赋诗
明·贝琼
清明无雨试登山,丹井西头一扣关。石戴楼台飞鸟外,天开图昼白云间。桫椤树合阴初绿,踯躅花残色尚殷。却喜远公能置酒,老夫为汝一开颜。
荅人见寄(其一)
明·郭奎
五色新衣照日鲜,平生湖海气飘然。茅容孝养如今日,苏武生还忆去年。秋水芙蓉花共洁,岁寒松柏操弥坚。巴人拟和阳春曲,昨夜援琴理七弦。
渡江云·次周清真韵
清末近现代初·吴湖帆
潮平春水渡,雨余溅绿,断岸掩寒沙。凤箫何处起,细听歌零舞歇是谁家。重寻旧陌,尚省识、当日秾华。人倦依、玉阑无语,谩自理宫鸦。相嗟。千般离绪,万种悽怀,哽娇喉不下,还怕疑、.....
夜坐
宋·晁冲之
入夜暑气薄,辉辉星满空。钩帘倚新月,却扇受微风。痟混几时愈,浮楂何处通。轻生一快意,波浪五湖中。
题碧涧堂
元·聂古柏
闻说明香早学仙,华堂突兀故山颠。四围亭槛青云上,两岸楼台綵水边。龙虎丹成知九转,凤凰飞去已千年。旌旗八百俱尘迹,惟有坡翁丽句传。
成化十九年二月一日浦口与王文明太守诸公别
明·程敏政
冠盖追随出练江,山花盈路酒盈缸。早归肯负王孙草,迟去终怀父母邦。暂补一番鳌禁直,愁听三叠渭城腔。寸心亦与诸贤共,廊庙江湖两未降。
蓬莱仙
宋·晁说之
我是蓬莱山上客,暂到人间管春色。谢家池馆纵吟魂,卓氏酒炉迷醉魄。人间春色将奈何,潋潋滟滟浓如波。归来说与秦王女,麻姑偷去唱为歌。
庆元书事
元·宋褧
莺脰湖平好看山,鲒踦亭远莫凭阑。帽沾江雨晓须湿,袖举海风秋臂寒。天上仙槎来八月,云边商舶去三韩。蓬莱更访长生药,却拟乘桴事不难。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