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水田园
春景
人物
写人
赞美赞美

赏析

这首《踏堤曲(其三)》由明代诗人袁宏道所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春日景象。首句“桃叶成蹊柳作行”,以桃叶与柳树的生长描绘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桃叶铺成小径,柳树排成行列,展现出一幅自然美景。接着,“东风吹热少年场”一句,通过春风的温暖,暗示了青春活力的勃发,少年们在这样的季节里欢聚一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赵家姊妹皆端正,谢族儿郎有短长”两句,运用典故,赵家、谢族分别指代古代的名门望族,这里借以形容江南地区的女子美丽端庄,男子英俊多才。这不仅展现了人物的美好形象,也反映了作者对江南地区人文风貌的赞美。“陌上口声多汴语,垆头结束尽唐装”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日常生活场景。陌上,指的是田间小路;口声,即方言。这里说田间小路上多是来自汴梁(今开封)的方言,反映出江南与中原文化的交融。垆头,指酒肆,结束,指穿着打扮。此句描述的是酒肆中人们穿着唐装,展现了江南地区受到唐代文化影响的服饰特色。最后,“吴歌越舞颠如梦,不是湖山也断肠”两句,以吴歌(吴地的民歌)、越舞(越地的舞蹈)的欢乐场景,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忧愁。吴歌越舞虽美,但并非真正的湖山景色,这使得诗人感到心痛。这里的“断肠”并非真的痛苦,而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短暂易逝的感慨,以及对江南自然风光的深深眷恋。整体而言,《踏堤曲(其三)》通过对江南春日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

袁宏道

1666首
袁宏道(1568年12月23日─1610年10月20日),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复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后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史称公安三袁,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又字无学,又号六休。汉族。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猜您喜欢

成都使君王季野席上次韵奉呈橹巢初庵云林元素子素诸公
明·虞堪
隐者分湖住,高士云林栖。蒹葭散汀看鸥去,桃花隔屋闻鸡啼。每同杖屦踏春堤,诗筒酒榼前后提。公子风流乃相爱,缕引婵娟生叆叇。纤歌细舞交驩从,翠珰玉佩花茏葱。兰亭之下暮春会,飞.....
婕妤春怨
唐·皇甫冉
花枝出建章,凤管发昭阳。借问承恩者,双蛾几许长。
和翁子雅
宋·陈宓
积中顺和发英华,咳唾珠玑擅百家。圆似广场驰小弹,熟于夷路驾轻车。绮词新濯蜀江锦,险韵难追河汉槎。怪见春归不游赏,由来笔下有奇葩。
题何参政所藏七贤图
明·谢肃
黄尘欲蔽日月明,十年四海横戈兵。士风巳随习俗变,尽舍仁义谈纵衡。遂使栖栖七君子,独着儒服令人惊。胸中岂有经济具,眼底厌看龙蛇争。大山长谷便同往,不独隐迹兼隐名。由来贫贱足.....
太白山人孙一元(其一)
清·严遂成
游踪奇谲避秦馀,行到苕溪好卜居。未免妻如何□肉,可无女与蔡邕书。知兵不借风云气,晓事空驰日月车。用世人言王景略,一瓢伴我老樵渔。
和李峤杂咏诗百二十首韵(其六十一)金
清·爱新觉罗·弘历
吴季游齐野,鲁连全赵城。贤妻曾责义,孝子藉腾声。台自燕昭置,山当少昊鸣。隗生真善易,使者早知名。
浣溪沙(其二)
宋·吕胜已
直系腰围鹤间霞。双垂项帕凤穿花。新妆全学内人家。惠性芳心谁得似,饶嗔□恶也还他。只消凡事与饶些。
解语花·咏美人捧觞和王元美韵
清·陈维崧
楚天卵色,吴地莺声,惹得愁千斛。春衣慢赎。且泥他、粉白斟来蚁绿。莲钩小蹙。行过了、银屏六曲。亸烟鬟、缥色杯轻,帐里围颓玉。笑颤流苏影簇。怪佯酲不醒,罚依金谷。玉郎低嘱。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