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城市
女子形象
秋天写景
民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长安街头的风俗画面。"按金驹,立长沟",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马儿在长沟边被驾驭的情景,可能是在繁华的市井中。"枇杷落尽茱萸秋",暗示了时令已至秋季,枇杷树的果实已经凋零,而茱萸则象征着秋日的哀愁。"山西女儿帕勒头",点出了一位来自山西的女子,她头上包着头巾,可能是当地的特色装扮。"面上堆粉鬓堆油",通过细腻的描绘,写出女子精心打扮,脸上敷粉,发髻上油光可鉴,展现出她的青春活力和对美的追求。"二十五弦弹箜篌",进一步描绘了音乐的场景,箜篌的悠扬声线与街头的热闹气氛相映成趣。"猩红衫子葡萄紬",女子身着鲜艳的红色衣裳,如同葡萄般的色彩,增添了画面的生动色彩。最后,"笑问南装如此不",女子以笑容询问南方来的旅人,是否觉得这样的装扮新奇有趣,流露出长安女子的开朗和对异域文化的接纳。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长安街头的市井生活,展示了不同地域文化的交融,以及女子的活泼形象,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风情。

袁宏道

1666首
袁宏道(1568年12月23日─1610年10月20日),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复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后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史称公安三袁,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又字无学,又号六休。汉族。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