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酺
奈
枕
常
敧
,
裘
常
拥
,
愁
病
桃
花
时
节
。
红
芳
原
不
改
,
过
萧
萧
风
雨
,
暗
锁
颜
色
。
燕
姹
莺
娇
,
梨
昏
柳
暝
,
哀
乐
何
曾
忘
得
。
惊
心
长
亭
路
,
但
春
泥
没
马
,
要
留
车
辙
。
便
山
欲
化
云
,
絮
都
成
泪
,
怨
离
伤
别
。
年
年
挑
菜
日
。
怕
多
露
、
门
外
青
芜
湿
。
有
几
许
、
瑶
琴
馀
恨
,
渌
酒
馀
欢
,
到
而
今
、
总
成
追
忆
。
更
与
吹
横
玉
,
还
弄
彻
、
落
梅
凄
切
。
正
迢
递
、
斜
阳
驿
。
嘶
骑
遥
驻
,
人
在
江
城
天
末
。
倚
楼
忍
听
几
叠
。
抒情
写花
桃花
离别
送别
季节
春天
悼亡
山水
赏析
这首清代谭献的《大酺》描绘了一幅深沉而感伤的画面。诗人以春天桃花盛开的季节为背景,通过“枕常敧”、“裘常拥”的细节,展现出主人公愁病缠身的状态。桃花虽艳丽,却经受不住风雨的摧残,象征着美好事物在困苦中的凋零。“燕姹莺娇”与“梨昏柳暝”形成对比,暗示了欢乐与哀愁交织的生活。长亭送别的场景,马蹄陷入春泥,车辙犹在,寓言着离别之痛和无法抹去的记忆。接下来,诗人感叹时光荏苒,年年挑菜节,门外青草沾露,增添了离别的凄凉。琴声与酒意,昔日的欢愉如今只能成为回忆。最后,落梅的哀音与远方的马嘶相呼应,渲染出一种孤独与思念的情绪。夕阳西下,驿站遥望,人在天涯,倚楼倾听,那悠远的笛声更是触动人心。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对自然景色和生活细节的描绘,表达了对离别、岁月流转以及人生无常的感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猜您喜欢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次韵和康丈真率之集
宋·林季仲
行步敧危老病身,胜游那敢厕荀陈。试思珠履三千客,何似风雩六七人。雪意迟疑终未决,诗筒来往莫辞频。晓窗新得东君讯,已放梅梢一点春。
金陵览旧
明·蒋山卿
小饮东山忆谢公,傲然携妓醉春风。即今桃李花间月,照入游人尊酒中。
哭雪湖四首(其三)
明·谢迁
西江桃李满门墙,香社归来鬓未霜。雅志可能随俗改,閒情祗为作诗忙。苦吟身与春光去,惇德门延世泽长。也欲招魂歌楚些,临风呜咽不成章。
洛桥北亭诏饯诸刺史
唐·张说
离亭拂御沟,别曲舞船楼。诏饯朝廷牧,符分海县忧。股肱还入郡,父母更临州。扇逐仁风传,车随霖雨流。恩光水上溢,荣色柳间浮。预待群方最,三公不远求。
赠人二首(其二)
唐·王建
多在蓬莱少在家,越绯衫上有红霞。朝回不向诸馀处,骑马城西检校花。
问津亭联
清·吴恭亨
渔父不来,桃花何处;空亭独坐,流水自闲。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