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画
梅
四
首
(
其
一
)
山
崖
冻
欲
裂
,
啼
鸟
正
幽
绝
。
笔
花
寒
不
飞
,
中
含
太
古
雪
。
写景
咏物
写花
冬天
写雪
山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山崖之上的梅花图景,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首句“山崖冻欲裂”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严冬时节山崖被冰雪覆盖的情景,仿佛连岩石都被冻结到快要崩裂的程度,营造出一种凛冽而肃穆的氛围。接着,“啼鸟正幽绝”则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引入了生命的元素——鸟鸣。尽管环境寒冷至极,但仍有鸟儿在啼叫,这声音显得格外幽远而绝妙,与周围寂静的山林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画面的生机与活力。“笔花寒不飞”一句,巧妙地将笔触下的梅花比作寒风中的花朵,即使在寒冷中也难以飘散,形象地表现了梅花坚韧不拔的品格。这里的“笔花”不仅指画面上的梅花,也暗喻了诗人笔下所创造的艺术形象,表达了他对梅花精神的赞美。最后一句“中含太古雪”,点明了梅花所蕴含的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雪,更是历史的积淀和时间的痕迹。这里的“太古雪”象征着深远的历史感和自然的原始之美,强调了梅花作为自然界中永恒不变的象征,承载着时间的重量和宇宙的奥秘。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崖、啼鸟、笔花和太古雪等意象的描绘,构建了一个既寒冷又充满生机,既静谧又富含哲思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理解和深沉情感。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吟社递至诗卷足十四韵以答之为梅水村发也(其七)
宋·赵必?
子猷癖爱竹,无梦到香影。雪夜棹匆匆,未必有诗兴。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
雨(其一)
清·孙原湘
一声清脆玉钩鸣,手整鸾钗笑出迎。是甚好风吹得至,如何微雨滑能行。花阴匝地都成障,云气漫天未定晴。可奈流莺衔不得,红栏的的绽朱樱。
山中冬夜
唐·张乔
寒叶风摇尽,空林鸟宿稀。涧冰妨鹿饮,山雪阻僧归。夜坐尘心定,长吟语力微。人间去多事,何处梦柴扉。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