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姥
山
石
貌
苍
颜
迥
不
殊
,
天
工
偶
尔
赋
形
躯
。
顽
然
本
是
无
情
物
,
应
误
行
人
指
望
夫
。
山水
咏物
地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石姥山的自然景观与独特的气质。诗人以“石貌苍颜迥不殊”,开篇点明石姥山的外观特征——岩石表面呈现出苍老的颜色,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没有特别之处,却自有一种静默而深远的美。接着,“天工偶尔赋形躯”一句,诗人巧妙地将大自然的力量与偶然性融入其中,暗示了石姥山的形成并非人为所为,而是天地间自然之力的杰作,赋予了它独特的形态和身躯。这种描述不仅展现了石姥山的自然之美,也蕴含了对自然界神奇力量的敬畏之情。“顽然本是无情物”,进一步揭示了石姥山的本质——它看似无情,实则承载着自然界的沉默力量与坚韧。这里的“顽然”既是对石姥山外在形象的描述,也是对其内在精神的概括,强调了其固守本真、不随波逐流的特质。最后,“应误行人指望夫”一句,通过想象行人在经过石姥山时可能会有的心理活动,表达了诗人对石姥山独特魅力的深刻理解。这句话似乎在说,行人或许会因为石姥山的外表而产生某种期待或幻想,但最终却发现它只是自然造化中的一块石头,没有人类赋予的情感或故事。这不仅是对石姥山的一种隐喻,也是对自然界普遍规律的一种哲学思考,即自然之物虽有其独特的存在方式,但并不承载人类赋予的意义或情感。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石姥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与神秘,还蕴含了对自然、生命以及人类自身存在的深刻思考。诗人借助石姥山这一自然元素,探讨了人与自然、现实与期待之间的关系,以及在面对自然时应有的谦逊与敬畏之心。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敕勒歌
南北朝·无名氏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