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

殿
写景
咏物
抒情
哲理
写雪
写山
赞颂
山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太子在重云殿受戒的宏大场景与神圣氛围。首句“皇明执东曜,帝扆居北辰”以日月星辰象征皇帝的崇高地位,展现出庄严的皇家气象。接下来的“小乘开治道,大觉拯苍民”则揭示了佛教救世的主旨,表达了通过佛法引导众生走向解脱的美好愿景。“殊途同义路,分流合智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不同途径最终都能通向智慧的彼岸,强调了佛法的普适性和包容性。“传香引上德,列伎进名臣”描绘了仪式中的庄重与雅致,通过香烟袅袅和音乐表演,彰显了对道德与贤能的尊崇。“连阁翻如画,图云更似真”以绘画般的景象形容殿宇的宏伟与装饰的精细,进一步渲染了仪式的壮观。“镜山衔殿影,梅梁落梵尘”则通过自然景物的融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苑桂恒留雪,天花不待春”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佛法的永恒与纯净,以及其不受季节限制的普遍真理。“万年逢瑞应,千生值法身”寄托了对佛法长久流传、普度众生的美好祝愿。“天衣初拂石,豆火欲燃薪”描绘了仪式中的一幕,通过细节展现佛法的神秘与庄严。“重善终无服,轻毛庶有因”最后两句表达了对修行者行为的肯定,以及对佛法内在精神的深刻理解。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佛教仪式的庄重与神圣,也蕴含了对佛法普世价值的颂扬,以及对修行者高尚品德的赞美。

庾肩吾

99首
庾肩吾(487年—551年),字子慎。原籍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中国南朝梁代文学家、书法理论家。《隋书·经籍志》载有《梁度支尚书庾肩吾集》10卷,但李贺已经感叹不得见其遗文(李贺《还自会稽歌序》)。明代张溥辑有《庾度支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一作慎之。世居江陵。初为晋安王国常侍,同刘孝威、徐摛诸人号称“高斋学士”。简文即位,进度支尚书,有集十卷。历仕太子中庶子、进度支尚书、江州剌史等职,封武康县侯。工诗,其诗雕琢辞采,讲究声律。胡 应麟称其诗“风神秀相,洞合唐规”。《书品》为其重要的书法论著,文中挑选了以东汉张芝居首的草、隶书家共128人,按品位分高、中、低三等,每等再分上、中、下三级。此书的特点在于不是就每件作品加以品评,而是就每一级集中综合品评,区分优劣

猜您喜欢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