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怀古
抒情
战争悼亡
山水写景
人物赞颂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连文凤所作的《伍相公庙丁亥被燬》,通过对芦中人的描绘,表达了对伍子胥这位忠臣悲剧命运的感慨。诗中的“芦中人”暗指伍子胥,他曾隐居芦苇之中,后因楚平王之怒而逃亡,最终在吴市被杀。诗人通过“慷慨辞宝剑”、“被发佯狂”等细节,展现了伍子胥的英勇与无奈,以及他胸怀大志,不惜生命以报国的决心。“博浪铁椎”和“逾淮涉泗扫荆阙”等句,借用了刺秦的典故,象征伍子胥的复仇行动。然而,“死龙鞭笞无完鳞”又暗示了他的悲惨结局。诗人感叹“堂堂庙食几千祀”,伍子胥死后庙宇尚存,但最终“化作风中尘”,揭示了英雄的身后寂寞。结尾处,“何时拔刀”表达了对伍子胥精神的怀念,希望能有像他那样的人再次挺身而出。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既是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也是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连文凤

170首
宋末太学生,亦尝为官。宋亡入元,变姓名为罗公福,常与诸遗老结社吟诗。其诗清切流丽,入选月泉吟社为第一名。有《百正集》

猜您喜欢

泊金山寺二首十月将趋行在(其一)
明·王守仁
但过金山便一登,鸣钟出迓每劳僧。云涛石壁深龙窟,风雨楼台迥佛灯。难后诗怀全欲减,酒边孤兴尚堪凭。岩梯未用妨苔滑,曾踏天峰雪栈冰。
次韵参寥三首(其一)
宋·秦观
武陵渔子入花源,但见秦人不得仙。会有黄鹂鸣翠柳,何妨白眼望青天。
初入浙中三首(其二)
宋·洪炎
我生豫章汭,游宦在京华。百粤非吾土,三吴亦尔家。客星严濑钓,西子越溪纱。一洗眵昏眼,如乘上汉槎。
十六夜月
宋·刘黻
何处吹来笛一声,长空如水浸江城。中秋有月云偏妒,底事今宵放得明。
次韵子瞻武昌西山
宋·黄庭坚
漫郎江南酒隐处,古木参天应手栽。石坳为尊酌花鸟,自许作鼎调盐梅。平生四海苏太史,酒浇不下胸崔嵬。黄州副使坐閒散,谏疏无路通银台。鹦鹉洲前弄明月,江妃起舞袜生埃。次山醉魂招.....
倭犯钟司徒墓雷震遁去
明·林士元
既归三尺乐斯堂,况有金函玉匣藏。谁谓盖棺占定事,犹遗赫怒庇重冈。丹忱贯石茔俱古,赤电明心山亦苍。千载智愚都幻化,到来贤哲自洋洋。
读史杂感
明末清初·吴伟业
莫定三分计,先求五等封。国中惟指马,阃外尽从龙。朝事归诸将,军需仰大农。淮南数州地,幕府但歌钟。
同赵叔问江仲嘉游法华之胜为曲水会有客先焉还饮舟中分韵赋诗得山字一首
宋·程俱
乖龙忽起华阳天,东来御雨鸣空山。丰隆轰空光照地,怒髯抉石翻云烟。蜿蜒遗迹尚如昨,势若九曲来河源。纷纷火齐散林莽,至今璀璨青霞端。我来夏木正森寂,万箨篵篵抽琅玕。冰渠逗玉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