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
写景
抒情
怀旧
夏末秋初
雨后
孤灯夜坐
思乡情感
岁月流逝

赏析

这首《雨后夜坐》由明代诗人王汝玉所作,描绘了雨后荒村中的一幅静谧而略带凄凉的画面。首句“荒村疏雨后”,点明了地点与背景,雨后的荒村给人一种空旷、寂寥的感觉。接着“茅舍在溪边”进一步勾勒出村落的环境,茅屋临溪,自然与人的生活紧密相连,却又显得有些孤独。“半夜凉初透”一句,将时间推进至夜晚,凉意渐浓,暗示着季节的变化或是情感的低落。而“孤灯人未眠”则直接描绘了人物状态,一盏孤灯下,有人尚未入眠,可能是思绪万千,难以安寝。“病多诗思少,客久世情便”两句,表达了诗人因身体不适而诗兴减退,长时间客居他乡,对世态炎凉有了更深的体会。这里的“世情便”带有几分无奈和感慨。最后,“却忆年来事,茫茫总可怜”总结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回忆起过往的种种,无论是喜是悲,都已变得模糊不清,充满了无尽的哀怜。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雨后夜晚荒村的独特氛围,以及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情感表达。

猜您喜欢

雨过
明·刘崧
独对一烛坐,看书犹未眠。不知疏雨过,星月满凉天。
秋思二首(其一)
宋·陆游
门巷萧条秋色深,黄花始欲慰孤斟。久贫自笑不妨乐,过足固知非所钦。琴调已忘还渐省,诗联未稳更长吟。吾儿西上无多日,安得相从老故林。
以张仲举韵送毅景中任长芦寺二载诗就答仲举(其二)
元·成廷圭
吾亦怜吾竹,萧然只数竿。多生遗病俗,独汝觉心安。五月秋声早,千山雨气寒。裁诗谢张祜,岁晚好相看。
病起幽园检校
宋·曾由基
病起无情绪,池边日几回。虫声低覆草,螺壳细生苔。暑退芦将变,秋残蓼续开。久消环绕迹,全若未尝来。
铜陵执热书怀十首,时苦旱(其十)
明·邓云霄
新茶烹顾渚,寒簟展湘波。睡破一床月,清消午夜魔。暑深秋气近,帘静砌虫多。节序催乡思,临风发浩歌。
七月八日夜雨偶成
清·黄景仁
今年洗车雨,应作洗尘看。岂是分襟泪,犹怜隔岁欢。星光掩黯惨,汉影助迷漫。不寐怀儿女,幽堂一夜寒。
方束归装得陆周明世兄书有怀老师及诸兄因寄答
明·黄公辅
别来又觉绿葵肥,节序天涯转眼非。南极一星光射斗,东阶群凤彩翻衣。君开紫剑看龙跃,我认清溪狎鹭飞。吴水粤山风雨改,嘤鸣声气共因依。
和宋永兄爱日楼见寄八首(其三)
宋·黄公度
野意楼前满,秋声树杪回。岁华行老矣,午梦思悠哉。碌碌甘捐弃,时时幸往来。不才诗有债,多病酒为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