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
原
诗
三
十
二
首
(
其
十
六
)
天
柱
岩
雁
山
一
柱
插
云
霄
,
三
井
松
罗
柱
亦
高
。
蓬
荜
深
怀
杞
人
念
,
擎
天
端
赖
柱
坚
牢
。
写山
咏物
赞颂
怀古
情感
思乡
坚毅励志
赏析
这首诗以“雁山一柱插云霄”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天柱岩的雄伟壮观,如同一根巨柱直插云天,气势非凡。接着,“三井松罗柱亦高”,进一步强调了天柱岩的高度,与周围的树木形成对比,突出了其独特的地位。诗人通过“蓬荜深怀杞人念”,表达了对天柱岩稳固性的担忧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同时也暗示了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依赖与保护意识。最后,“擎天端赖柱坚牢”一句,直接点明了天柱岩作为支撑的力量象征,强调了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于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天柱岩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以及人类自身力量的深刻洞察。
王十朋
2200首
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
猜您喜欢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送郑端公
唐·方干
圣主伫知宣室事,岂容才子滞长沙。随珠此去方酬德,赵璧当时误指瑕。骢马将离江浦月,绣衣却照禁中花。应怜寂寞沧洲客,烟汉尘泥相去赊。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