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
穿
使
饿
寿
西
怀古
自然灾害
亲情之爱
表达社会关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带来的灾难和痛苦,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展示了自然灾害与人性的冲突,以及在灾难面前的生存挣扎。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强烈,情感深沉,体现了作者对生命尊严的关怀和对救援行动的肯定。开篇“乾坤父母莫匪慈”直指天地不仁,胚胎亿兆成角羁,展现了一种无奈与悲哀。接着,“南川上游号沃野,景祐丙子尝凶饥”描绘了灾难的严峻和人们的困境。“新田始苗旧谷罄,十室八九无晨炊”表现了农耕生活的艰辛和生计的断绝。紧接着,“伏阴何者不仁甚,酿作水灾来助之”抒发了对自然凶猛面貌的控诉。“烟煤刷天雨汁黑,呕山泄谷争奔驰”以动人心魄的笔触描绘了洪水带来的恐怖景象。而“横流一夜打城郭,万弩窃发穿毛皮”则展示了灾难的猛烈与毁灭性。“东隅有洲尸揖揖,如蚁欲走遭水围”表现了生灵在洪水中的无助和绝望。诗中还多次出现对生命尊严的关怀,如“蛟蜃食人犹择肥”、“童儿赤立妇女困,载之刳木何累累”等,反映了灾难下的人性挣扎。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救援行动的描绘,如“国子刘公好仁者,惟时假守兹军麾。民生在我不在命,告舟往救无敢违”等句,表现了对英雄人物和仁政的赞美,以及对生命尊严的坚守。诗的结尾部分,“学老之人周氏子,好善不类黄冠师。欲令事迹绚久远,筑亭其地高巍巍”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英雄事迹的永恒纪念。而“公之归朝不可借,松树至今犹未衰。我作此诗揭亭上,他年堕泪如羊碑”则是诗人对这场灾难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历史记忆的铭记。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和深厚的人文关怀,而且通过对灾难的描绘,彰显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悲天悯人精神。

李觏

338首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猜您喜欢

山东上年被灾州县颇多虽屡加恩期灾民不致失所而清跸所历深用恻然因再降旨加恩普赈一月以示优恤
清·爱新觉罗·弘历
齐鲁民何辜,连年未逢稔。每念沟壑填,深宫那安枕。昨始入兖境,所见犹未甚。寸衷稍自慰,为之食甘腍。孰知数日来,触景堪愁朕。村落多萧条,老幼率憯懔。腹饥嗷鸿哀,衣薄状鹤凚。纵.....
石井山中
明·李昱
石井山中云绕门,题诗不减浣花村。已知子可为宗武,更愿孙能继审言。照眼椒花工取媚,向人梅蕊故开繁。老来自信生涯好,乞与春风日讨论。
书福山王婉佺夫人列女传注后
清·刘韵
更生西汉儒,举行冠群彦。立朝遇闇主,宫寝恣荒宴。戒昧司晨鸡,谣起涎尾燕。忧深托讽谕,表进《列女传》。精胜匡衡疏,谲异谷永谏。七篇举其纲,百人萃厥选。王政首母仪,阴教系治典.....
念奴娇·中秋饮蕉林书屋,用其年韵,时京师地震不已
清·徐釚
九秋刚半,望天边云影,淡烘黄月。擪笛弹丝豪兴减,宛转愁肠凝结。庾亮楼头,马融帐底,坐等姮娥出。露浓衣冷,应怜照见华发。徒剩断甃颓垣,六街三市,犹恐巨鳌掣。拚向糟床倾腊酿,.....
莺啼序·题王定甫师媭砧课诵图
清·况周颐
音尘画中未远,莽沧桑换几。剩依黯、昔日春明,秭归啼处离思。记分占、桐阴片石,书灯惨澹砧霜碎。便兰骚能貌,婵媛未抵情至。垂老侯芭,载酒记省,怅华年逝水。为读画、枨触乡愁,梗.....
河水决
清·汪懋麟
黄河冲决淮河荡,白马湖中千尺浪。淮阳城郭云气中,远近田庐水光上。人行九陌皆流水,螺蚌纷纷满城市。筑岸防堤急索夫,里中徭役齐追呼。富家出钱贫出力,触热忍饥不得食。十日筑成五.....
次九弟阻雪不得游云居
宋·李彭
忆女垂九龄,寻幽非旧常。两鬓忽如棘,歌声类蒙庄。山色故无恙,老者须眉苍。载之著车后,谁言山路长。每逢胜绝处,赋诗要难忘。大雪渺空旷,清境讵可望。烛龙何时来,衔曜发晖光。长.....
抱子卿弟长儿赋得鸣皋鹤志喜
明·李承芳
流憩仙筇昼景迟,庭阶怡盼箨龙儿。莺声娇弄春蹊暗,蛟影夷延秋水疑。桂出一枝山更媚,蒲成九节石应奇。而翁易授精微旨,汝伯诗为远大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