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便
写景
山水
情感
友情
秋节
场景
咏物
方池子
小池
夏天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禅意的画面。首句“初著三峰便古苍”,以“三峰”象征着自然界的崇高与古老,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接着,“曲栏四面白霞光”,通过“曲栏”与“白霞光”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仿佛引领读者步入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蓬莱裂地分迂叟,天姥飞云入短墙”,这两句运用了神话与现实相结合的手法,将传说中的仙境与眼前的景致巧妙融合,既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也寄托了他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蓬莱与天姥,皆为古代传说中的仙山,裂地与飞云的描绘,更添了几分奇幻色彩。“朝士绝书金屋远,邻僧敲梦竹门凉”,这两句则转向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朝士的“绝书”与邻僧的“敲梦”,形成鲜明对比,前者代表了官场的忙碌与功利,后者则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超脱。通过这一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简朴生活和精神自由的追求。最后,“碞阿安个方池子,小作江湖钓夕阳”,以一个小池塘作为收尾,不仅呼应了开头对自然之美的描绘,也寓意着在喧嚣世界中寻找一片心灵的净土,通过垂钓夕阳,寄托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内心平静与精神自由的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深度。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西樵作(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多雨天湖决,鱼飞下碧峰。船浮山口石,罾挂市门松。瀑布添无数,梅花积几重。行行溪路暝,催客一声钟。
金液还丹歌(其十七)
唐·元阳子
阴阳冥寞不可知,青龙白虎自相持。年终变转自相啖,白虎制龙龙渐希。
赠三侍御
唐·常建
高山临大泽,正月芦花乾。阳色薰两崖,不改青松寒。士贤守孤贞,古来皆共难。明君错甚才,台上飞三鸾。操与霜雪明,量与江海宽。束身视天涯,安能穷波澜。孤鹤在枳棘,一枝非所安。逸.....
多丽·七夕游莲荡作
宋·葛立方
破波光如镜,三翼轻舟。对雨馀、重岩叠嶂,何妨影堕清流。望芙蕖、渺然如海,张云锦、掩映汀洲。出水奇姿,凌波艳态,眼看□叶弄新秋。恍疑是、金沙池内,玉井认峰头。花深处,田田叶.....
酬朱孔年惠菊(其二)
明·林俊
柴桑归爱一身轻,中路黄花到眼明。不见芙蓉见秋水,最难摹索是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