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萼
红
五
首
(
其
四
)
桃
花
夫
人
庙
楚
江
边
。
旧
苔
痕
玉
座
,
灵
迹
自
何
年
?
香
冷
虚
坛
,
尘
生
宝
靥
,
千
秋
难
释
烦
冤
。
指
芳
丛
、
飘
残
清
泪
,
为
一
生
、
颜
色
误
蝉
娟
。
恩
怨
前
期
,
兴
亡
闲
梦
,
回
首
凄
然
。
似
此
伤
心
能
几
?
叹
诗
人
一
例
,
轻
薄
流
传
。
雨
飒
云
昏
,
无
言
有
恨
,
凭
栏
罢
鼓
神
弦
。
更
休
题
、
章
台
何
处
,
伴
湘
波
、
花
木
暗
啼
鹃
。
惆
怅
明
珠
翠
羽
,
断
础
荒
烟
。
怀古
咏物
悼亡
写景
情感
伤春
爱情
赞美
历史名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桃花夫人庙的凄美景象,充满了历史的沧桑与哀愁。诗人以楚江边的桃花夫人庙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庙宇中苔痕斑驳、香冷尘生的景象,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和不为人知的秘密。“旧苔痕玉座,灵迹自何年?”开篇即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又遥远的氛围,玉座上的苔痕见证了时间的流逝,庙宇中的灵迹却无人知晓其来历,引人遐想。“香冷虚坛,尘生宝靥,千秋难释烦冤。”香炉已冷,坛场空寂,宝靥(可能指的是庙宇中的装饰或雕像)上积满了灰尘,这不仅是自然界的变迁,也暗示着庙宇中曾经的繁华与纷争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留下的是难以释怀的冤屈与遗憾。“指芳丛、飘残清泪,为一生、颜色误蝉娟。”诗人借指芳丛中的花朵,比喻庙宇中曾经的美好与辉煌,但最终却因种种原因而凋零,如同女子一生的美丽被误入俗世所玷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之情。“恩怨前期,兴亡闲梦,回首凄然。”恩怨交织,兴衰交替,庙宇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但这一切都只能在梦中回忆,现实却是凄凉的。这一句将个人情感与历史命运紧密相连,体现了对过往的深深怀念与无奈。“似此伤心能几?叹诗人一例,轻薄流传。”诗人感叹,这样的悲伤与痛苦能持续多久呢?历史上的许多故事往往被后人轻率地传颂,而忽视了其中的真实与沉重。这一句既是对历史现象的反思,也是对人性弱点的批判。“雨飒云昏,无言有恨,凭栏罢鼓神弦。”风雨交加,乌云密布,庙宇前的景象显得更加凄凉,人们虽有满腹的怨恨,却只能默默无语,只能在栏杆旁静默,不再击鼓弹弦,表达内心的悲痛与无力。“更休题、章台何处,伴湘波、花木暗啼鹃。”诗人劝告,不要再提那些早已消失的往事,让湘江的波浪、花木的啼鸣陪伴着自己的思绪,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之中。“惆怅明珠翠羽,断础荒烟。”最后,诗人以明珠与翠羽的失落,断壁残垣的荒凉,以及弥漫的烟雾,形象地描绘出庙宇的破败与荒凉,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限惆怅与哀思。整首诗通过对桃花夫人庙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哀愁,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与对历史现象的深刻思考。语言凝练,情感深沉,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