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日
还
山
闻
南
省
消
息
示
从
弟
铨
南
国
风
高
闻
好
音
,
邻
翁
酒
熟
晚
相
寻
。
雁
飞
汉
苑
书
来
往
,
竹
暗
湘
江
泪
浅
深
。
茅
屋
暂
归
秋
四
壁
,
柳
营
烦
费
日
千
金
。
疮
痍
早
使
能
苏
息
,
独
抱
长
贫
亦
素
心
。
秋日写景
抒情
怀亲
山水
秋景
咏物
大雁
情感
节令
秋
写景抒情
赏析
这首元末明初的诗《秋日还山闻南省消息示从弟铨》是郭钰所作,表达了诗人听到南方佳音时的欣喜和对家乡亲友的思念。首句“南国风高闻好音”描绘了秋风中传来的好消息,给人以清新之感;“邻翁酒熟晚相寻”则体现了诗人与乡邻之间的深厚情谊,酒香诱人,傍晚相约共饮。接下来,“雁飞汉苑书来往”借雁南飞传递书信,寓言远方的友情和信息往来;“竹暗湘江泪浅深”则通过湘江边的竹林和泪水,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因远离而生的哀愁。“茅屋暂归秋四壁”写诗人暂回简陋的茅屋,感受秋天的寂静和清冷;“柳营烦费日千金”则以“柳营”比喻繁忙的生活,感叹时光在忙碌中流逝。“疮痍早使能苏息”表达了诗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乱,人民能够得到休养生息;最后一句“独抱长贫亦素心”揭示了诗人即使生活贫困,仍保持朴素的本心,坚守节操。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以及个人生活的淡泊。
郭钰
601首
生于元仁宗延佑三年,卒年,年在六十岁以外。元末遭乱,隐居不仁。明初,以茂才徵辞疾不就。钰生平转侧兵戈,为诗多愁苦之辞;著有静思集十卷,《四库总目》于当时盗贼残破郡邑事实,言之确凿,足补史传之阙
猜您喜欢
题江村秋晚小画四首(其二)
明·于慎行
万壑萧萧近晚秋,暮天寒雁水悠悠。月明应是多愁思,玉笛霜前自倚楼。
孤山
宋·谢翱
又冒晴丝向水涯,寒云冉冉护巾纱。能知绿鬓几回至,欲行黄冠此处家。已把掖垣等茅舍,不愁封禅对梅花。晚风吹袂过船去,看鹤上天冲碧霞。
西江月(其一)壬辰自寿
宋·程珌
天上初秋桂子,庭前八月丹花。一年一度见仙槎。秋色分明如画。愿把阴功一脉,灯灯相续无涯。降祥作善岂其差。永作渔樵嘉话。
明山楼即事
宋·吴惟信
城高楼又阔,不与别楼同。对此山千叠,陶然圣一中。秋声争起树,野色半沉空。后有登临约,留题愧未工。
早入清远峡
唐·宋之问
传闻峡山好,旭日棹前沂。雨色摇丹嶂,泉声聒翠微。两岩天作带,万壑树披衣。秋菊迎霜序,春藤碍日辉。翳潭花似织,缘岭竹成围。寂历环沙浦,葱茏转石圻。露馀江未热,风落瘴初稀。猿.....
次韵酬沈雨若见寄
明·李流芳
寥落花间一草堂,喜看舟楫到江乡。春潮送客浑无信,寒菊怀人尚有香。十五松斋容啸傲,三千尘路费商量。凭君莫问行藏意,世事于今正渺茫。
次韵沈仲说洞庭秋晚
明·虞堪
时花媚秋色,落日澹晴辉。橘亚丹枫树,江分白鸟矶。围棋应遁迹,把钓或忘归。谩道因诗瘦,高情深翠微。
秋江曲
明·李畅
夜泛天高露湿衣,扁舟空载月明归。凄清何处一声笛,惊起前汀宿雁飞。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