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山水
情感
离别
赞美
秋节
地方
或地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岔河的壮丽景色与生动场景。首联“气遏云头万隼过,眼明沙尾一山拖”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云层被气流压迫,仿佛千军万马奔腾而过的壮观景象;同时,视线所及之处,沙漠边缘连绵的山脉如同巨龙般蜿蜒延伸,形象生动地勾勒出自然界的雄伟与壮丽。颔联“飙声天角龙呼雨,人影波心马渡河”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界的动态美。天空一角,龙吟般的风声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雨水,而河面上,人的身影与马匹在波光粼粼中穿梭,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颈联“屋窄门洼装暂卸,葱甜薤辣酒微酡”则转向对生活场景的描绘。狭窄的房屋和低矮的门槛,暗示了生活的简朴与艰辛,但人们却能在此卸下疲惫,享受生活的乐趣,通过葱、薤等食材烹制的美食,以及微醺的酒香,展现出生活的温馨与满足。尾联“来朝驱马阴平道,篆峄秦碑带藓摩”将视角拉回次日的行程,马匹在阴平道上疾驰,似乎预示着新的旅程即将开始。而秦碑上的字迹被青苔覆盖,既象征着历史的久远,也隐含着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感慨。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生活的质朴与乐趣,以及对历史的追忆,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珍惜。

姚燮

3925首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