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地点
山水
赞美
玉树
明月
碧海
青天
灵蛟
风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天台宕的壮丽景色与神秘氛围。开篇“凿山不枯,斲石不死”以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自然景观的坚韧与生命力,仿佛山石即使被开凿也不会枯竭或死亡,展现出一种超乎寻常的顽强与永恒。接着“路铦如刀,但苦人趾”,描述了崎岖险峻的道路如同锋利的刀刃,给行走在其上的人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痛苦,这里不仅描绘了地理环境的艰险,也隐喻了人生旅途中的挑战与艰辛。“脉络破碎,元精独完”则转向对自然内在力量的赞美,即便表面看似破碎不堪,但其原始的生命力与精神却依然完整无缺,暗示了自然界的深层力量与和谐统一。接下来“灵蛟所宅,风雷郁盘”描绘了一处充满灵气与神秘色彩的地方,灵蛟作为守护者,使得这片区域充满了动态与活力,风雷的聚集更增添了其神秘与壮观。“玉树万寻,明月一握”将视线转向自然景观的另一面,玉树高耸入云,仿佛触手可及的明月,营造出一种既遥远又近在咫尺的奇妙景象,象征着自然之美与宇宙之大。最后,“碧海为垠,青天之角”则以广阔的视角收束全诗,碧蓝的海洋与蔚蓝的天空相互映衬,构成了宏大的自然画卷,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广阔无垠、深邃神秘的赞叹与敬畏之情。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天台宕这一自然景观的壮美与神秘,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力量与生命坚韧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宇宙广阔与人类渺小的感慨。

姚燮

3925首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猜您喜欢

题李惟寅山房三十八咏(其六)先月台
明·胡应麟
中天白玉台,高挂九千尺。薄暮海东云,先送嫦娥入。
蓬洲晚登一览楼自酌次壁间韵二首(其一)
明·翁万达
危楼百尺起孤岑,落日登临兴不禁。天近自无尘俗到,江空时有蛟龙吟。纤云依树巧疑坠,明月满城凉欲侵。华盖高高悬紫极,不妨独对酒杯深。
维摩寺和冷世修韵
宋·赵公豫
放达得真赏,风流多逸才。春邀仙子佩,夜雨法王台。云磬杯前落,昙花曲畔来。但教元度在,明月不须来。
归善王明府招同曹彝伯叶必泰姚瞻子游丰湖即席赋
明末清初·陈子升
鹅城西畔入龙渠,茂宰閒邀出郭车。画里云山偏过鸟,镜中菱荇不潜鱼。斜阳隔岸通樵唱,明月当空照客裾。到处风流问湖水,郎官今夜醉何如。
立斋静佳楼和王吉州韵
宋·金履祥
层楼新扁表新功,个里工夫自不同。俨若思时居此敬,寂然静处感而通。山窥南北浮岚小,月转西东灏气充。更植楼前佳玉树,君家槐荫比车攻。
得家报(其六)
明·袁宏道
玉井前头乳穴重,奚儿聊以一瓯从。空崖壁冷长留雪,古屋云昏尚锁龙。明月自升千尺岭,道人閒说五株松。瀑帘洞下真官老,占断林泉是此峰。
京师十景图诗(其四)太液晴波
明·倪岳
池头新涨涌盘涡,宿雨初增太液波。明月有时沉宝镜,好山终夕蘸青螺。自缘江汉朝宗近,怪得鱼龙变化多。万顷汪洋涵帝泽,不须天上挽银河。
题祁榕湾别号
明·李秉同
水色榕阴一味清,道人应为寄閒情。只须翠幄疑彭泽,那用红霞认武陵。酌酒放歌寒玉涌,倚蓬长笑碧云生。乾坤此景无人会,明月何时一棹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