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写花
写月
抒情
春夜
镜中景

译文

在风中轻轻摇曳的花儿,透过朦胧月光映出斑驳影子。
巫峡那边云波相隔,姑峰上霞光泄漏,伴着雪花飘落。
镜子映照出娇嫩如花瓣的面色,灯光在高挑的笼子上泛起斑斓色彩。
夜深了,清冷的露水越聚越多,像哭泣的珍珠落下又凝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意象的夜景图。"临风飏飏花"中,"飏飏"形容花在微风中轻摇之状,给人以柔和美好的感觉。"透影胧胧月"则是说月亮透过树影,映照出淡淡的光辉,营造出一种朦胧梦幻的氛围。接着的两句"巫峡隔波云,姑峰漏霞雪",诗人通过对山峡与高峰的描写,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和神秘。"巫峡"和"姑峰"都是著名的山名,而"波云"和"霞雪"则增添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在后两句中,"镜匀娇面粉"和"灯泛高笼缬"不仅描绘了室内温馨的景象,而且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突出了夜晚的宁静与梦幻。"娇面粉"和"高笼缬"都带有浓郁的情感色彩。最后两句"夜久清露多,啼珠坠还结"则是对夜晚环境的一个总结和深化。"夜久"表明时间的推移,而"清露多"则是在强调夜间的湿润与凉意。而"啼珠坠还结"形容的是露水凝结成珠,既是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也隐含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花、月、山峡等自然元素的精致刻画,以及室内温馨情境的渲染,构建了一幅丰富多彩、意象深远的夜景图。同时,诗人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隐喻,将个人情感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的艺术造诣和情感世界。

元稹

887首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晚年官至武昌节度使等职。死后追赠尚书右仆射。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诗辞言浅意哀,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金陵览旧
明·蒋山卿
小饮东山忆谢公,傲然携妓醉春风。即今桃李花间月,照入游人尊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