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梦
离别

译文

整天向别人求卦算命
每次得到的都是好消息

赏析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寄远人》,是表达思念之情的一种方式。首先,“终日求人卜,回回道好音”描绘了诗人渴望得到亲友消息的心境。“终日求人卜”,在这里“卜”字意味着询问或探听某人的情况,而“终日”则表明了这种寻求是持续不断的。紧接着,“回回道好音”中的“回回”形容声音的连绵不绝,富有节奏感,如同心中那份期待与思念一样,久久不能平复。“好音”则指那些令人欣喜若狂的消息。接下来,“那时离别后,入梦到如今”,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怀念。这里“那时离别后”触发的是过去的别离情景,而“入梦到如今”则表明这些记忆如此鲜活,以至于连在梦中也难以摆脱。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往事的珍视,更透露出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整体而言,这两句通过生动细腻的情感描写,勾勒出了一幅浓郁的思念之情图画。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渴望与牵挂,更展示了古代士人心中那份深沉而又无处安放的情愫。

杜牧

492首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汉族,唐代诗人。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猜您喜欢

安公子(其二)
宋·柳永
梦觉清宵半。悄然屈指听银箭。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从卧来、展转千馀遍。任数重鸳被,怎向孤眠不暖。堪恨还堪叹。当初不合轻分散。及至厌厌独自个,却.....
如梦令
明·叶小鸾
雁唳西风天际。槛外梅花香细。今夜与明朝,试共相看不睡。且睡。且睡。守岁何如别岁。
德州舟中遇李户部两山北上别后却寄二首(其二)
明·于慎行
君登兰省去,予汎镜湖归。两桨还相背,双星竟不违。心期鸥作侣,生事薜为衣。只有空山梦,愁时少雁飞。
如梦令(其一)离别
明·俞彦
刚道行期还未。挨到临头无计。手掌大于船,偏少风波做美。几许。几许。又早隔重江水。
杂感二首(其二)
清·顾印愚
谁遣兰亭感至今,后之揽者倦登临。华胥一梦畴先觉,夷甫诸人笑不禁。昨日杯觞今日地,别时踪迹见时心。若为办逐元真子,白鹭烟波往莫寻。
六么令(其三)
宋·晏几道
日高春睡,唤起懒装束。年年落花时候,惯得娇眠足。学唱宫梅便好,更暖银笙逐。黛蛾低绿。堪教人恨,却似江南旧时曲。常记东楼夜雪,翠幕遮红烛。还是芳酒杯中,一醉光阴促。曾笑阳台.....
思佳客(其三)
宋·高观国
有约湖山却解襟。昼眠占得一庭深。树边风色寒滋味,愁里年华雁信音。惊楚梦,听瑶琴。黄花尚可伴孤斟。断云万一成疏雨,却向湖边看晚阴。
金缕曲(其一)连句和赠叔由
清末近现代初·程颂万
共汝伤心惯。又今宵、清歌明月,小楼西畔。一桁丁帘残烛影,照彻冶游人倦。空回忆、短桥红板。道是吴儿心木石,记那回、偷眼阑阴见。乍群衩,冷香展。梦痕一霎风吹断。叹沧桑、而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