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
写景
写山
写水
抒情
秋天
写鸟
孤鹤
城市
京城
地点
南游

译文

老师的名声震动了整个京城,空谈佛法吸引众多王侯听讲。
向北的路途上已是白雪皑皑,而向南的道路树木依然青翠。
夜晚在山中禅修,月亮消失在禅意中,秋天的潭水边,汲取清泉时能看见星星摇曳。
回归的日期无法确定,只有一只孤独的鹤在高远的天空中飞翔。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得仁的《送知全禅师南游》,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出发远行者的祝愿和自己留守的孤独感慨。诗中“师誉振京城,谈空万乘听”两句,设置了一种盛大的氛围,说明知全禅师在京城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其教诲吸引了无数人倾听。接下来的“北行山已雪,南去木犹青”描绘出季节交替的景象,北方已经降雪,而知全禅师南行之地树木尚绿,这不仅是自然景物的对比,更隐喻了人生道路上的不同选择和境遇。“夜岳禅销月,秋潭汲动星”则是对知全禅师修炼佛道的形象描绘。夜晚时分,在高山之巅进行禅修,与明月相伴;而到了秋季,则在清澈的溪潭中汲水,似乎连星辰也能触动。这两句表达了知全禅师对佛道的追求和超脱尘世的境界。最后,“回期不可定,孤鹤在高冥”则转而表达了诗人对于知全禅师归期不定的担忧,以及自己孤独留守时的心境。如同那只停落在高空中的孤独鹤,诗人的心情也格外凄凉。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禅修生活的描写,既表达了对知全禅师的敬仰,也流露出了诗人自身的情感波动,是一首集祝愿、送别与自我情怀于一体的佳作。

刘得仁

140首
(约公元八三八年前后在世),唐朝时期作家,、里、生卒年均,约唐文宗开成中前后在世。相传他是公主之子。长庆中,(公元八二三年左右)即有诗名。自开成至大中四朝,昆弟以贵戚皆擢显位,独得仁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得仁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猜您喜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鹧鸪天(其二)葭萌驿作
宋·陆游
看尽巴山看蜀山。子规江上过春残。惯眠古驿常安枕,熟听阳关不惨颜。慵服气,懒烧丹。不妨青鬓戏人间。秘传一字神仙诀,说与君知只是顽。
虎岩听竹
清·陈玉衡
虎岩名胜本天开,谁种琅玕引我来。为爱谈禅参玉版,却教送韵出花台。声疑风雨秋将半,梦到潇湘冷作回。惟有山僧饶雅趣,伴君洒落绝尘埃。
过金绳庵
明·梁宪
唤艇连烟渡,沿香到藕塘。隔桥花隐寺,傍水竹为墙。地僻人家远,天空鸟道长。何时戎马息,时过共徜徉。
城南行
宋·刘攽
八月江湖秋水高,大堤夜坼声嘈嘈。前村农家失几户,近郭扁舟屯百艘。蛟龙蜿蜒水禽白,渡头老翁须雇直。城南百姓多为鱼,买鱼欲烹辄悽恻。
题珍溪朱南凤书院
明·朱谏
雁荡诸峰尽向西,芙蓉水落到珍溪。琼枝玉树连书屋,白石清泉带柳堤。雨过杏川看犊饮,春深草阁听莺啼。眼前即是神仙地,何必桃源更问蹊。
宁化白水砌甲子春
宋·黄大受
雪瀑从天下,馀流亦建瓴。双崖秋气逼,九地殷雷声。虎穴山川险,蛟涎草木腥。负鹾由此径,异日不堪行。
韶阳恭谒虞帝庙有赋(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南巡往日怜韶石,遍奏鸣琴六六峰。天阙自开双锦绣,翠华长驻一芙蓉。月明瑶瑟来双女,风起珠尘绕六龙。云里帝城蒲阪似,葱葱御气绛绡重。